青岛嘉峪关学校文明校园“六个好”——教师队伍好
青岛嘉峪关学校关于贯彻落实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
实施方案
为推进实施《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经研究,决定开展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一)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学段德育成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家庭要培育良好家风;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三、实施内容
1.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以《青岛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在落实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当前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做好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衔接融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活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德育一体化课程系统,培养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德育课程实施名教师。(责任处室:教导处)
2.制定各学科《指导纲要》落实方案,将《指导纲要》相关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学校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完成各学科《指导纲要》具体落实方案,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备课、授课、作业和评价中将教学任务和德育课程目标、内容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强化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组织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比武活动,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实践研究创新。(责任处室:教导处、各教研组)
3.以《指导纲要》为依托,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课题研究。各教研组积极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将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作为课题,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创新,以理论指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配合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做好跟踪研究与效果评估,及时培育、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责任处室:教导处、各教研组)
4.开展《指导纲要》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将《指导纲要》相关培训纳入全体教师学科培训项目和计划,引导教师深刻领会《指导纲要》的核心要义,明确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规定和要求,掌握实施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能力。每学期开展《指导纲要》专题培训不少于2次,把开展《指导纲要》相关培训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先进教研组等评优评先体系。(责任处室:校长室、教导处)
5、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完善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生道德素养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责任处室:教导处、各教研组)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成立《指导纲要》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对《指导纲要》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制定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各项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要以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落实《指导纲要》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
3.加强组织实施。各学科教师要认真学习《指导纲要》中明确的各学科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发挥各学科特有的育德功能,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
4.加强典型引领。在教师中发现和培植典型榜样,逐步形成经验,在全体教师会和德育工作专题会议中进行交流分享,引领教师更好地落实德育一体化建设。
5.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社会主流媒体,加大德育综合改革和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报道力度,动员全校师生及家长关心、支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德育工作先进典型,为德育综合改革和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