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外阅读很重要
阅读相当重要!多么重要呢?专家说了:“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所以说阅读小事,干系重大,不读书或读书少实在是问题相当严重!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很多教育专家收集了很多成功案例, 其中之一,可以参考《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P59--P100。
二、读书方法
(我想讲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揭示几个关键词)
一个叫圆圆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时,他妈妈感觉她的识字量及阅读水平已具备了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就建议她读长篇小说。圆圆听到这个建议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因为
她本能地觉得长篇小说那么厚的一本,那么多字,基本上没插图,很难读,也没意思,只能是大人读。此时他的妈妈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去买了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她也没对孩子说这是为了让她读才买的,像平时拿回任何一本给我自己看的小说一样,干完活就自己去读了。
那本书确实是比较好看,有很多悬念,妈妈每天读完了顺口赞叹一句说这本书很好看,然后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情节讲给孩子听,讲到引人入胜时就说我正读到这里,后面还不知道呢,等读完了再给你讲。这样几次,搔得圆圆心里痒痒,看她着急,妈妈就顺水推舟说要么你自己看去吧,妈妈没时间一下子看那么多。圆圆还是顾虑她能不能读得了小说,妈妈就说,你试试,有不认识的字没关系,把大概意思看懂就行,哪些字影响理解,就问妈妈。于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就开始试着读起来。(诱惑)
阅读是个并不难进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开始读了。等她读得超过妈妈读的部分,妈妈就经常假装没时间看,又表现出急于知道某个人后来怎样了,让她把看到的情节讲给妈妈听,并和她一起聊这里面有趣的人和事。这让圆圆越读越有兴趣了,到读完这部书,她开始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信心。(交流)
读完这本书后,妈妈又和圆圆一起看了一下该书的前言,知道金庸一共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取每部第一个字连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样美的文字也给了圆圆好奇,她说还想看金庸的小说。妈妈就说这么多书要是买的话挺费钱,不如租来看吧。于是带她去租书。(扶持)
这以后,她越读越多,越读越快,阅读兴趣和能力很快呈现出良好稳定的状态。一口气读完了金庸全部的武侠小说。从此发现了读长篇小说的乐趣,再往后读长篇小说就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再举一例。(在引导孩子读书过程中注意的几点)
有一位女士,说她儿子不喜欢任何阅读,连故事书都不读,似乎对读字有一种恐惧,作文写得很差。当妈的为此很发愁。她知道圆圆读了很多书,就特别希望她儿子和圆圆认识,受些影响,也能喜欢读书。有一天妈妈领圆圆到她家玩,刚坐下,同事就对她儿子说,你看圆圆比你小两岁,人家已读了好多书,你以后也要多读些书,不能整天光是玩儿。这种(对比)就是一大禁忌。父母不该对着外人这样说孩子,这样说会让孩子对阅读更没信心,而且觉得很丢面子。孩子其实是很要面子的,如果你想让他做什么事,应该恰当地对着外人流露出对他这方面的赞赏。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这样他会“恨阅读”。
接下来妈妈把自己如何“诱惑”圆圆读小说的过程对她讲了,想朋友应该能从中体会出一些东西来。
她们走的时候,男孩也出来送。他妈妈也许是出于客气,又对儿子说,你看圆圆已经把金庸的小说都看完了,回头我也给你租几本来看。 她这样说还是不太妥当。她其实仍然在用一个孩子的强,对比另一个孩子弱,而且她的话说得实在太直白,目的性太强了,没给“诱惑”留下一点余地。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她租了金庸的书,但她儿子就是不读,一本书三天看了三页,然后就再不肯往下看了。坦率的说,她为儿子找了个榜样,却没找到激励孩子的突破口,只是用别的孩子的好,对比出了他的不足,所以没从心里打动孩子。儿童阅读靠的是对读本的兴趣,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为了不比别人落后和家长的要求而去读书呢!后来圆圆的妈妈继续出主意:金庸已给孩子带来压力,就暂时不要再提读小说的事,他对文字那么恐惧,只能先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读起。这样吧,你先订份晚报,上面天天有一些有趣的社会新闻,这谁都爱看,是最消遣的东西。你每天看到哪条新闻有趣,就推荐给孩子读,不要多,每天一两条就够了。先引诱他读报纸,如果他能经常浏览报纸,慢慢就会觉得阅读不那么可怕,然后再想办法让他读小说。结果过了几天,她儿子连报纸也不肯看。为什么他的孩子为什么对文字这么刀枪不入呢?原来,这位母亲那几天每天下班买份晚报,回家后就把报纸递给孩子。她也试图使用“诱惑”办法,就总对孩子说,读报纸有好处,这张报纸很好看,你至少要读一到两篇文章;想读哪篇读哪篇。她为了检查孩子读没读,每天要在孩子睡觉前让孩子把读过的内容讲给她听。孩子只读了几天,又开始为了读报纸和她顶牛。问题出在哪呢?她的行动中有一点“诱惑”,但实质上还是在(“指令”)。她规定孩子至少要读一、两篇,还去检查孩子读没读,这样读报纸就变成了“任务”。成年人必须要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好好想想,感受一下什么才叫诱惑;如果你总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想问题,就很容易一次次地把诱惑变成指令,一次次地失去效果。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这么一根筋,很多人一旦理解了阅读的重要,也能同时理解诱惑的重要,并会创造一些诱惑的手段。但其中不少人的手段也往往失效,因为这些手段所制造的诱惑敌不过另一个诱惑:电视机。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建立起了阅读的兴趣,他一般不会让电视夺走自己的阅读时间;但如果孩子一直以来很少接触书籍,在电视机前长大,你想要让他半路开始阅读,那是比较难的,需要动用更多的手段。这种情况下家长绝不可以采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让孩子读书。即使关了电视,也不可能让孩子情愿地拿起书;即使他拿起了书,也不可能用心去读。有人采用过这样的方式,效果不错,不妨一试。他们把电视机的某根线摘开,或把一个什么配件取下,使电视不能正常播放。假装说电视机坏了,然后找出各种借口拖延修电视的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一年。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开始读一些书,然后适时地给孩子推荐一本有趣的书,让他在百无聊赖中发现阅读的乐趣。等到孩子真正一本接一本地开始读书了,再去“修”电视。为了防止电视“修好”后,孩子又回到没完没了看电视的状态,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提出看电视机的规定。并且要以身作则。规则一旦定出来,就要执行,父母首先不做破坏者,也要少看电视,抽时间看些书,这对孩子是无言的教育。这里面的核心也是不动声色地诱惑,不要有冲突。更有许多父母,他们不希望孩子看电视,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读书学习,也是为了孩子的眼睛视力,身体健康,可是对自己看电视可是一点不想限制。理由是说自己晚上没事干,不看电视干什么呢;或是爱人不会同意这样,因为他们工作很累,每天回家要放松。试想一个任性而为的家长,有什么办法不培养出一个率性而为的孩子呢。你不想诱惑孩子去读书,那只好让电视诱惑孩子一天又一天地在它面前消磨时间了,台湾作家李敖曾经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仔细想一想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科学证明: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大脑无需主动反映。所以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读书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商会有明显的差异。
我想告诉大家: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您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三、读绘本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请注意:专家介绍绘本适合0~99岁的人阅读,当然也不是100岁的人就不能看了,只是为了说明绘本故事简单,文字简洁,适宜所有的人阅读。从绘本中,孩子们不仅能读到故事,看到图画,更能体会到深刻的哲理或者是学习到巧妙的思维方式。绘本本身非常简单,但是它的魅力是无穷的,可以给读者提供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这么说,好的绘本不是由作者完成的,而是由读者完成的。也许我们只用10分钟或者20分钟就能读完一本绘本,但是却要用10年、20年的时间去回味。不过要注意的是,做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不读绘本,但也不能只读绘本。(书目)
四、您也需要读书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大人本身需要读书,也应该读书,要不然如何提高自己呢?要不然如何带动孩子呢?要不然如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呢?身教重于言教!多读读书,我们就会进一步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首先是我们自己的教育,育儿必先育己。我也该大家准备了一点好的读物书单,推荐之前,请允许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座的朋友,一年级六班家委会主任孔晨先生。(书目)
其实您只要选出一本细细的品读,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的。要相信书具有无穷的力量。
最后我想借用华东交大研究员王东华老师在他所著《发现母亲》一书封面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讲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称为天才的母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