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嘉峪关学校“五角枫”课程体系规划

发表时间:2019-12-14阅读次数:531

青岛嘉峪关学校“五角枫”课程建设规划

(2018年— —2020年

一、学校背景分析与课程理念

(一)学校背景分析

青岛嘉峪关学校位于风景如画的八大关海滨风景区,是一所享有盛誉的花园式六年制公立小学。学校创办于1953年,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干部教师110余人,学生1600余名,学校拥有特级教师、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六十五年来,嘉峪关学校执着地走着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从“评语改革”、“活动教学”到“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学校从未停止改革创新的步伐。“十二五”期间,学校围绕“善”的教育,提出“基础+”课程体系,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了侧重点不同的课程系统。

其中,低段为“基础+兴趣”课程系统,中段为“基础+思维”课程系统,高段为“基础+个性”课程系统。每个阶段的课程系统,又分别包括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活动三类主要内容。这也是学校课程的1.0版。

(二)课程理念

“五角枫”课程的提出首先源自于政策的背景: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九大报告》精神,学校的课程改革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习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解决通过课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其次它源自于学校独有的地域特征:嘉峪关学校坐落在全国闻名的八大关风景区,校门口的嘉峪关路是一条枫叶大道。学校将美丽而又个性化的枫叶喻为个性迥异的学生。“枫叶红了,我长大了”也寓意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程。

再者它还源自于学校文化的重构:青岛嘉峪关学校的“嘉”字在说文解字中就是善,美的意思(东汉许慎《说文》中:嘉,美也;《尔雅》中嘉,善也。)在传承学校“善”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在最美景区办最美教育”的办学主张,逐步生成“美·嘉”文化新理念以及“播撒一粒真的种子,萌发一片美的叶子,筑就一座善的嘉园”的办学思想,我们期待以真善美的大教育观,共同探寻新时代教育的核心地带,使学校真正拥有尚善的精神朝向,向美的行走姿态,求真的内质追求,融通的发展格局;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思想,张扬的个性。我们旨在培养具有嘉文化“基因”的嘉峪关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为每一位师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无限可能。

基于上述种种,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和对学生差异的研究,学校经过一年的时间最终架构出“五角枫课程”体系,并在其框架内,思考学校的发展,锚定学校的位置,谋划学校的未来,立足于通过课程建设,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五角枫课程”,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行、健康体魄、底蕴深厚、卓尔不群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二)教师发展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研究,不断探寻“学为中心”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铸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成绩非凡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团队。

(三)学校发展目标:

在全面育人的基础上,探索学校课程特色建设与实施路径,促进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全面创新,高品位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建设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精品学校。

三、课程结构与设置

“五角枫”课程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五大领域入手,通过“基础+拓展+个性”三个层级来落实课程目标,“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则融合并贯穿于其中。学校通过三层级五领域的“五角枫”课程育真的种子,绘美的叶子,铸善的嘉园。 这也是原“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2.0版。   (框架尚在论证中)

五大领域分别用“红、绿、橙、蓝、紫”五色表征。三层级具体(略)

四、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以信息化为引擎推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的全面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将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和攻坚战。

我们将建立起教育信息化推动课堂整体创新发展的生态模型,以课堂创新和学科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两翼,设计与创造基于智能化的“生态学堂”。将从学科创新和课堂创新两大方面入手进行实施。

1.设立多学科整合课程并进行有效实施。

一是每两周将通过多学科共同参与的教研方式进行跨学科重组与整合的研究,设立“主题式单元”进行有效实施。(尚在论证中)二是重构综合课程,每学期将设置《童行途中》综合研学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不同课题的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或习得多种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2.进行“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除了课程的整合探索外,我们还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发展学生素养的主渠道,以“学为中心”的个性化课堂实施研究为重点,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和泛在学习等新模式与新路径,建立基于云平台、大数据支撑的个性化学习的现代化支持服务系统,拓展教育空间,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程的学习。其主要特点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学为中心,问题为导向,自主、合作、探究。

(二)拓展性课程及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从五个维度全面展开五角枫课程的实施:

第一维:红色德润课程:立德树人是学校“五角枫”课程体系的核心,作为一所“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注重德育一体化的构建,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形成育德课程群,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第二维:绿色人文课程

学生人文素养的涵育离不开课堂这一主渠道,离不开语文、英语、艺术等主学科的滋养。我们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开展阅读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设置“嘉童大阅读课程”。通过“嘉童晨读”“课堂读写”“每日家读”“游学实践”以及班级特色读书活动等予以全面实施。

第三维:橙色活力课程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设置美育课程群,涵盖项目模块课程、赛事模块课程等。课程依趣而生,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如:体育学科确立“2+x”特色体育“项目模块课程”。其中的2是指全校范围内把篮球和足球必修课程,实行大单元授课模式,保证学生6年的小学生涯中掌握2项以上的运动技能。X则是为各年级的特色项目课程,由6个项目如:健美操、网球、游泳等的“项目模块”组成。此外,还有“赛事模块”拓展课程。我们将各项比赛项目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定期举办各项挑战赛,进行课程实施。

第四维:蓝色海洋课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学校将重点打造“走向深蓝”海洋品牌。以课程为依托,通过海洋+场馆、海洋+学科、海洋+社团、海洋+学院、海洋+研学等多种途径,以开展海洋科普和实践为重点,多线并举,融汇资源,深入开展校园海洋教育系列活动,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附图)

三年内,学校拟联席专家智库团成员推出《走向深蓝》海洋校本课程,使之涵育嘉峪关学子的品格,锻造其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和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

第五维:紫色科创课程

科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将以项目式学习方式,一是通过“数学+科学+综合”的方式进行学科拓展课程的研发;二是通过开设“stem+”创客类课程,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五、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基于学生的差异性,我们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全面+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二)对教师实施的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通过教师的自评及同事、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渠道收集体现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实证和数据,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三)对课程的评价

六、课程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1.成立五色项目发展管理团队

2.组建多种课改团队

(二)制度保障

制定《“五角枫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对课程建设的原则、步骤、保障、奖励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使课程建设有制度保障。各管理团队集群体智慧,拓展研究思路,及时收集、反馈研究动态信息,展开研究过程。

(三)经费保障

学校以立项形式对课程进行管理,保障课题正常运行;学校行政投入,进行实验成果专项奖励;在师资培训和师训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制定鼓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该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对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计算一定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课程规划制定人:全体干部教师共同参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