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嘉校园·践行“十个一”】琅琅诵读声 浓浓中华情

发表时间:2020-10-09阅读次数:339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青岛嘉峪关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古诗文传授和传统文化教育,每天清晨校园里稚嫩而琅琅的读书声,是中华经典传承的最好注脚。

       为更好引导广大青少年亲近中华经典、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让孩子们在诗文诵读中感受中华经典魅力、弘扬传统文化,青岛嘉峪关学校积极参加了市南区举办的“诗礼华夏  国风逸韵”中华经典诗文诵吟活动,来看看小朗读者们的风采吧!

精心策划、细致筹备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诵吟活动中,呈现出最好的作品效果,老师和家长们紧急开会讨论。大家都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既能让孩子们在诵吟中领略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与古时的大师来一次时隔千年的隔空交流,又能通过朗读、舞台表演等体验,提升艺术修养、增强综合素质。还特别请来了专家——康导演,以专业角度进行指导,帮助老师和家长们,精心策划了朗诵作品的各环节、各要素,紧锣密鼓开始了筹备工作。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这是一个传承千年、深入人心的故事,那豪气干云、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花木兰,是人们心目中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本次诵吟,我们就选择了这首乐府双璧之一——《木兰辞》,采用 “朗诵+表演”的方式,选定了8位各有所长的小演员,有擅长朗诵的、有精于乐器的、有专修舞蹈的、有极富演出经验的,共同努力,力争呈现给大家一场“最美表演”!

严格训练,一丝不苟

      老师细致讲解,经典诗文精辟分析。老师利用课余、午休等时间,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木兰辞》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诗文释义,并深入浅出地对这首乐府民歌进行了艺术分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更快地背诵。康导演就某些字的发音,还特意请教了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为精确诵读奠定了基础!

      孩子们认真背诵,英雄气概激荡心胸。8位小演员,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时间学习、背诵,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将诗文背熟。在家里,他们反复观看、聆听老师的讲解,大声朗读、背诵这首琅琅上口的经典诗文;在学校,他们利用课间、午休等时间,互相督促背诵,热情讨论字的发音、句的含义。他们认真的态度、奋力背诵的小身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体现着当代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专家、老师、家长、孩子们齐上阵,不畏辛劳、刻苦训练。每周一两次,康导演同老师、家长一起,带领孩子们展开严格的排练。导演专业、温和但不乏威严的指导声音响彻舞蹈教室,指挥孩子们击鼓、抚琴、走位、舞蹈、剧情表演,他们的一招一式,认真而热忱,汗水洒在衣襟和地板上,稚嫩清脆的朗诵声在教室中引起阵阵回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孩子们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有感觉,一出小剧横空出世,竟有板有眼、有模有样,颇有些味道!

专业录制,精彩呈现

激动人心的表演录制时间终于到了!

录制场地就位!灯光、布景、摄影就位!服饰、化装、道具就位!演员们就位!

一曲悠扬的旋律,一声声铿锵的鼓点,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序幕——

身着盔甲的将士严阵以待,朗朗道出故事的背景——“北魏年间,寇扰边疆,可汗点兵,每户一丁,巾帼木兰,父长弟幼,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身着淡蓝色斗篷的花木兰,转瞬间变身为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大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铿锵之言掷地有声!“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道不尽木兰对家乡父母的思念。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又挥洒着木兰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在咚咚鼓声、铮铮琴声、飒飒舞姿营造出的磅礴气势中,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和抑扬顿挫的朗诵,竟有些荡气回肠的意味!让人忽而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古代战场,忽而又来到锦罗红妆的香闺绣阁,敬服于木兰作为大将那气礴云天的豪迈,品味着木兰作为小女儿家的娇羞柔美,不由得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这首《木兰辞》何以千古传诵?一则它语言精练优美,读之朗朗上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奇特的幻想和浪漫的色彩引人入胜;二则它传输了正能量和良好价值观,为我们点亮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明灯,树立起一个自强不息的榜样;三则它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不屈不挠、反抗外侮的精神和气节,被称为乐府双璧名副其实!

此次诵吟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了经典诗文的魅力,接受了艺术熏陶,增强了爱国情怀,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位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