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嘉校园 榜样寻访】学习榜样力量 对话“载人深潜英雄”——二五中队“寻访时代先锋”活动

发表时间:2021-03-03阅读次数:390


      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国家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本次活动主题旨在学生身边寻找出与其成长相关联的优秀典型,用英雄楷模的故事滋养他们,用时代先锋的事迹激励他们,通过本次活动,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在此次“寻访时代先锋”的活动中,青岛嘉峪关学校二(5)中队的少先队员们积极行动,经过家长引荐和辅导员李老师的前期沟通,队员们得以对话“载人深潜英雄”付文韬叔叔。

       经过家委会的任务分配和工作分组,二五中队的全体队员们先自行对“载人深潜英雄”付文韬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完成探究性学习,把学习心得以及对付叔叔崇拜之情通过“一封信”、“手抄报”、“小视频”等形式表达出来,之后队员们分组视频交流讨论,热火朝天。有的队员把付叔叔视为学习榜样,有的队员对一些海洋生物有了别样的认识,还有的队员对大国利器“蛟龙号”兴趣满满,从钛合金外壁到内部100多个按钮,从工作流程到工作原理,研究了一个底朝天。

1.初识榜样 

      2006年,付文韬通过严苛选拔,成为中国第一代潜航员。潜航员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载人深潜试验,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夙愿和赶超世界载人深潜先进水平的重任。“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付文韬与“蛟龙号”像明亮的星光映射于水面,在队员们心海里泛起星光点点,“他是大英雄”、“他竟然不怕黑”、“他累计下潜37106米啦”、“太深啦”、“蛟龙号是世界第一”、“蛟龙号有钛合金外壁”、“马里亚纳海沟是什么”……一声声的感叹句,一个个的小问号从队员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2.学习榜样,敬佩其精湛专业素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第一代潜航员,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面对繁重、枯燥而又艰苦的训练,付文韬争分夺秒,自我加压,全身心投入。他珍惜每一次机会,从实战出发,认真总结经验、改进操作方法,仅研习过的教材和试验记录摞起来就有近2米高。“一万次的训练和试验就是为了海试那一刻的万无一失,单单一个抓取动作,他一练就是一星期。”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操纵摇杆。他凭着一股"倔"劲儿,使自己成为精通各项操作的行家里手!

      搜索标志物是下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漆黑一片、无边无际的洋底,寻找一个几十公分见方的物体,如同“大海捞针”。一次,他在5000米水深处发现了活海参,可潜水器触底后软绵的海床泥烟弥漫使视野受阻,机械手又出现“延时”现象。难道要“空手而归”?放弃意味着团队的努力将白废,样品也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他稳定心绪,梳理思路,采取了超常规的操作手法:一边调整潜器到合适角度,尽量消除泥烟影响;一边半蹲着从更佳角度透过观察窗目测,启动液压源、上电、预估偏差、设定参数、抓取,一连串娴熟缜密的动作精准无误,如行云流水。当搜索到了标志物,他的后背在阴冷的潜舱内早已被汗水浸湿。

3.走近榜样,仰慕其强悍身体、心理素质

      潜水器内空间非常狭小,密布着100多个复杂部件。一次下潜要持续十几个小时,潜航员要在不能休息和上厕所的情况下高度集中精力完成几十项预定科目。潜航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还要有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

      2009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载人深潜开始了曲折艰难的1000米级海试之路。“第一次海试前,没有人知道结果是什么,我们连水下救助的经验和设备都没有。”付文韬回忆道。在第43次深潜返航途中,付文韬驾驶“蛟龙”号突然遇到暴雨,海面掀起大浪。暴雨过后,大雾阻挡着人们的视线,前来救援的试验母船都难以发现他们。“当时如果再拖延半小时,天黑下来,寻找潜水器就更加困难。我作为’蛟龙’号的主驾驶,和另外两名队员一起,正在漆黑的海底,忍受着海水剧烈的颠簸。那时没有绝望的念头,想到的是整个海试队所做的努力,想到站在我们身后的亿万人民,想到我们肩上扛着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能倒下。”在危急关头,付文韬一边稳定队友的情绪,一边沉着冷静地操作,他将潜水器的灯光全部射向天空,终于使母船及时搜寻到潜水器,确保了“蛟龙”号安全返航。

4.致敬榜样,感叹其灼灼赤子之情

      作为中国首批潜航员,付文韬先后参加了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的全部海试任务,累积下潜深度37106米,一次次创造和打破了水下主驾驶时间、连续作业时间、下潜深度、获取锰结核样品和生物样品等多项纪录。先后两次将五星红旗插到了我国海域最深处,为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

      卓卓功勋如此,可对话“付文韬”,只听他说“做为一个自然人,探求自然,发现新事物是人类的天性”。大海深处一片漆黑、充满着无法预知的危险。海底的气压和温度环境都和海面上有很大的不同。付文韬11次成功担任蛟龙号的主驾驶,他把这样的“煎熬”轻松地比喻为免费的“四季”之旅。付文韬始终保持对深海的好奇,每一次出征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他好奇公鲨鱼和母鲨鱼的不同,他惊叹深海食人蚁微小却又强悍的力量,他一次次潜入深海,探索未知……

      建设海洋强国,除却保护海洋生态、发展海洋经济、创新海洋科技……更重要的是发展海洋文化、传播海洋文明,对话付文韬,“让普通人也有机会看一看深海地下是什么样子的”,让高精尖的大国利器走入大众视野,让深海世界揭开神秘面纱,尽职尽责,永葆初心,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和人民。

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队员们无法与付叔叔面对面直抒胸臆,只能通过网络连线付叔叔,可坐在电脑前面的小小队员们早就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我们要看看深海!”、“我们要走进蛟龙号!”“我们都有一个心愿,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队员们在活动总结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将会时刻牢记付文韬叔叔的榜样精神,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敢于吃苦,勤于钻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