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绝话

发表时间:2011-03-21阅读次数:725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再也不借给东西了”、“我再也不和你讲话了”,并且跺脚捶胸发着狠誓。
虽然说童言无忌,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无益的。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说绝话?我总是把《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从中得到启发。
     郑武公夫人姜氏当年生庄公时难产,所以一直不喜欢这个大儿子郑伯,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姜氏想立小儿子为君主,可是他的丈夫武公不同意。及至郑伯庄公继位,姜氏就一意帮着小儿子讨封地,最后发展成和共叔段一起阴谋造反,想要推翻庄公。做母亲的做到这份上,也难怪大儿子有怨气了。庄公在打败共叔段后,就把其母安置到了城颖,并且当面发下重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可想而知,庄公当然很快就后悔了,因为那毕竟是自己的妈妈。但后悔归后悔,一国之君这样重誓,已经说出去了,就收不回来了。
     后来就有个叫颖考叔的人给庄公出主意。他对庄公说:“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呢?如果挖地,一直挖到有泉水之处,然后在隧道里面和母亲相见,那有谁敢说这不是在‘黄泉相见’呢?”颍考叔在附近找到一片地下水丰富的沼泽,挖了个地道,泉水汩汩而出。颍考叔说:“这就是黄泉,你在这里跟老母见面吧。”于是,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和好如初了。
     我告诉孩子们,因为这句狠誓,庄公要付出很多代价。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引以为戒,不要把话说绝,要学会给自己留余地,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走入绝地。若把话或事做绝了,不给人留任何后路,那就让自己也没有任何路可走。
孩子们听完后,会心会意地点点头。
     此后,我发现孩子们之间再发生冲突时,说绝话的变少了。看来,孩子们不仅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做人处事的道理,而且还在具体行动中展现出来。
     我想,良好的教育,就是这样慢慢使孩子们向善和从善的。

徐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