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研修计划

发表时间:2008-11-16 阅读次数:793

青岛宁夏路小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研修计划

 

根据教育中心校本研修精神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年度的校本研修工作将以学校与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有效地实施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我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一、工作思路:

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从新课程实施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学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现状分析:

1、学校师资: 学校不断对师资队伍进行整体优化,并通过校本教研和培训,使得教师素质得到提高,高一层次学历教师日益增多,高级教师结构比不断提高。现在岗52位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含在读)及以上学历的46人,占在职教师总数的88.46%

2、研修气氛: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近年来,各教研组都在不断学理念、转观念、力实践。

3、存在问题:随着课改的实施与深入,教师在理解教育理念的同时,把理念转化为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难度,教师教育实践与科研水平发展不平衡。在研讨培训中,对教师中的优势资源、教师间存在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及利用。教师的发展需求呈多极化趋势,以往的培训对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关注较少。

三、研训目标:

1、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2、结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实际,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研修的质量。

3、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四、具体措施:

(一)学习提高——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每月至少一次组织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分析教学现状,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详实,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培训形式多样化,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即内容新、方法活、效果实。

学习形式:

    自主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并精选摘录;

    会议学习交流;

    走出去、请进来,听课、听讲座。

通过多种途径,外出参加上级或兄弟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或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通过课堂观摩、论文评选、案例征集、上网交流等形式,组织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能力,从中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富有奉献和创造精神的教师。借助每日一课课例研究、示范课、共享课、教学研究会等契机,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不仅要听自己所教学科的课,还可以跨学科听课。其次是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培训活动,广泛吸收最前沿的教改信息。

学习内容:

与新课程相关的内容,如:再读《课程标准》、观看专家优秀课例和经验介绍等。

文学名著、教育专著。

各类教育杂志精读,如《每周一读》《教育文摘》。

4、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要求大家互相听课,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校外:走出去请进来,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组织开展学校优质课比赛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学校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报告、座谈。

学校承办各类教师培训、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空课时间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

5、加强同伴互助,加快青蓝工程的建设。

我校青年教师居多,成长型教师已成为一个可喜的群体。为了使这些教师尽快成长为新一批的学科带头人,我校将采取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方法,由现有的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各招领一位青年教师作指导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培养。要求他们在两至三年内成为新一批的学科带头人。

(二)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教研主题专题化。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

2、教研行为自主化。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要求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并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分析。同时,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

教研科研一体化。教研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

(三)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结合学校实际,将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融合起来,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凝炼课题,扎实研究,再上台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教学与研究合一,朝着一堂好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的目标努力。坚持课题研究过程化管理,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坚持课题研究系列化,不断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2、继续实行每月一篇的教学反思撰写制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与教学反思活动,逐步让教学反思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

3、开展小型多样的主题式研讨活动。围绕各相关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活动前定好研究主题,观摩后围绕主题进行评议。

(三)聚焦课堂,追求校本,落实学科规划。

1)同伴协作、加强交流——大力加强备课组建设。

2)加强教师平时听课,互相研讨、学习。

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20节;

鼓励教师校内跨学科、跨年级听课;

实行外出听课学习回校汇报交流制度。要求听课或培训老师回校后,做到取经回来,大家共享。

3)搞好学科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4)创设课题研究的舞台,促进研究成果的形成和转化。

五、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学校将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负责抓、教到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有相应的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

5、管理到位。校长室、教导处共同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日常管理。

 

附:本学期校本研修活动安排

9月份

1.    上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2.    青年教师读书会启动仪式暨读书沙龙活动。

3.    《课程标准》测查。

4.    “生活中的英语”互动交流活动。

5.    教案交流展示。

6.    每日一课课例研究。

10月份

1.    “插花的艺术”交流活动。

2.    怎样为孩子记录成长足迹。

3.    办公室放松保健操。

4.    月底学生作业展评。

5.    教案交流展示。

6.    每日一课课例研究。

11月份

1.    开展“三方共享一节课”活动。

2.    课堂应注意的细节。

3.    作业设计与学生兴趣的培养。

4.    每日一课课例研究。

12月份

1.    数学学科中计算能力提高的策略。

2.    师德师风自查自纠50问。

3.    优秀板书设计展示。

4.    课题研究:生活教育与小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研究。

5.    每日一课课例研究。

1月份

1.    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青岛宁夏路小学

OO八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