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真诚的力量

发表时间:2008-11-29 阅读次数:284

    记得在读肖川老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做学生时,记不清犯了什么规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开始他还平和的对我晓之以理,渐渐地,面孔变得阴森严峻,措辞也愈益尖酸。起初,我小学生般的洗耳恭听,后来,仿佛觉得受训的不是我,木然的看着他,只见到两片厚厚的嘴唇在不自然的张合。那本来还颇为熟悉的面孔,变得那样的陌生。我当时就在想:以后自己做了教师,决不居高临下的教训学生。且不说自己能否一定比别人高明,就单说那种冠冕堂皇的词句中又有多少是出自真诚呢?”读到这里,我内心不由得一震……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我做老师的这几年里,我曾经多少次居高临下的教训我的学生啊!自己虽然年龄比学生大十几岁,但我不一定比孩子高明啊。而我却常常因为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者违反纪律等诸如此类的小错误就大发雷霆,怒颜呵斥一顿,也免不了措辞尖酸,甚至有时我会“慷慨激昂”地说上几十分钟,自以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然而我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他们可能早已不再洗耳恭听,也是木然的看着我吧,看着我如演戏一般自说自话……想到这里,我真觉得这是一种悲哀。

    记得学校曾组织讨论过“教师上课该不该迟到”的问题,因为学校有制度规定教师要提前候课,但还是有个别教师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姗姗来迟,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当时我在自己的政治学习笔记中是这样写的: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教师按时进课堂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与学生原本是平等的。学生上课迟到时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那么老师迟到难道就是应该的吗?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吧!当你迟到时,你也应该真诚的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并解释一下自己迟到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我坚持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能把自己当成权威,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告诫自己:别以为你比你的学生高明,不要总是冠冕堂皇的教训孩子。因为当你在孩子面前说教的时候,他们可能正在想:“你为什么这样没完没了的教训我?”“你在说给谁听呢?如果你真的是为了我好,就原谅我这一次吧!因为我真的听够啦!”“你为什么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为我想一想,理解我一下呢?”无休止的唠叨说教,一味的批评教训,对孩子来说并无多大益处。学生不会因为你说的多说的狠而记忆深刻,从而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次数。相反,他可能会不理解你,认为老师不爱他,因此不接受你的教育。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有效的沟通。与孩子沟通是有条件的,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孩子,信任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把你当成朋友,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也喜欢听你的话,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其次是要接纳孩子,尊重孩子。牢记一点:我们与孩子是平等的。在与孩子谈话时,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情感。如一个学生因为违纪给班级扣分了,此时老师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对孩子说:“你因为站队时讲话给班级扣分了,你心里感到很难过吧?老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没关系,只要以后注意就好了,老师知道你是一个热爱集体的孩子,你会为班级争光的。”这样与孩子谈话,会比简单粗暴的批评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效果也就会更好。当孩子试图为自己所做的事解释什么时,教师要学会倾听,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要多一份耐心,多给孩子一分钟,因为这一分钟背后凸显出老师的宽容、信任和期待。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我要用真诚的爱对待我的学生,我相信这是教育的最大力量。让学生成为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