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2

发表时间:2009-10-28 阅读次数:576

陶行知生活理论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

  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

  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

  何谓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认为: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所以说社会即学校反映了:

  1〉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2〉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3〉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所谓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

  所以说教学做合一实质是:

  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2〉这一原理将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3〉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三)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根据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人们给出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陶行知说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生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 陶行知在这里明确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他明确指出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做合一则是更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

  2.科学性原则: 陶行知说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3.前进性原则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 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出:拿抗战的生活来克服妥协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生活教育陶行知提出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4.全民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陶行知提出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实现不论宗教信仰、种族、财富及所属阶级有何不同,男孩与女孩机会均等,男子与女子机会均等成人与儿童机会均等的全民教育。

  5.终生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陶行知提出终生教育的主张,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是难能可贵的,也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即终身教育学习趋势。

  6.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教育。他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7.全面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表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社会人生的需要,促进身心手脑的全面发展,陶行知乡村教育五目标 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到民主教育目的,(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积成的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及实践,都充分体现了体劳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因为生活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四)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为实施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过各种各样措施,采取过多种方法。并躬行实践,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措施有:

  1.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使每一个乡村有充分的新生命

  2.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3.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4.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5.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

  6.要培养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7.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社会大学是这一主张体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特点及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历史遗产批判和继承

  1.陶行知反对旧中国的教育许多弊端,反对洋化教育;但不是全盘否定教育的历史遗产,也不是盲目排外。他的生活教育论是批判地继承了教育历史上的优秀遗产,即反映了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向,又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

  陶行知在总结生活教育12周年讲话时说:

  反对洋化教育的用意并不是反对外来的知识,我们对于外洋输入的真知识是竭诚的欢迎

  反传统教育也不是反对固有的优点,我们对于中国固有之美德是竭诚的拥护。

  我们之所以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是要开辟出一条大路,让这半殖民地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可以出来。

  我的生活教育思想,大半都是从资产阶级、大地主以及老百姓中的启发而来的。……有的是不能想出来的,是要群众动手才能看到。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学说有联系却又有本质区别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是儿童从做中学过程

  陶行知师从杜威,但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根本突破,将其思想翻半个筋头,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教育得到解放扩大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3.陶行知对中国教育史优点鲜明继承

  教学做合一是对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说批判吸收;大学目标在明民德是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改造;他批判继承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集体生活自觉教育教育原则;他提倡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意

  富贵不能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情操作为办学准则,体现陶行知为新教育矢志不渝的道德风范。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关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相通之处。

  1.教育目的相通:

  生活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是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遂民生保民族的全面教育

  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以人为本教育观相通:共同批判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的弊端。陶行知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应试教育带有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端,脱离实际,重书本,轻实践,忽视手脑结合的能力培养,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生活教育”“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试,也就是他不教人赶考赶人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3.从教育内容看二者有一致相通性

  生活教育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营造具有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候,真善美之人格和谐教育

  《纲要》所讲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从教育方法看二者符合认识论思想

  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现代各类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特别是对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宏伟目标,中华民族教育事业伟大振兴更具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首先学习生活教育创造和试验精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需要一个创造和试验过程。发扬陶行知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次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大教育观、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单独办得成功的,除了需要大联合,还要把人的心墙拆去,才能与社会沟通,才能使人们的感情和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解放出来,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个拆墙的问题,否则影响教育改革深入开展。

  再次生活教育提倡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与今天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终生教育息息相关,其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生活教育主张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教育,联系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远程开放教育提上日程,学习生活教育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深刻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为中国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思想,先进科技和教育技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为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应该学习陶行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陶行知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