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写作业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又可以通过写作业时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写作业是巩固知识,深化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为了把作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好,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作业的设置与评改,着力“两抓两优”,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质量。
一、抓好记作业本,奠定作业完成的坚实基础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认真地完成作业,充分发挥好写作业的作用,我们首先从源头抓起,在用好记作业本上下了功夫。
1、让学生根据每门学科老师的要求记好作业,做到记作业认真规范、记录分条目。
2、记好作业后找小组长检查是否有漏项,检查无误后组长签字。
3、利用好记作业本中的“预计完成时间栏”,我们把这一栏目略微做了改动,把“预计”两字去除了,让学生填写自己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这样既便于教师掌控每天的作业量,适量布置作业,又便于我们发现写作业时拖拖拉拉不专心或书写速度过慢的学生,时时提醒他们改正。
4、用好记作业本中的“家校联系卡”。在这里,我们会给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作业适时进行评价;也有效地调动家长,关注孩子回家后的表现,每天在此栏目里对孩子写作业情况作一简单评价。这样,“家校联系卡”密切了家校沟通,使之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座桥梁。
二、抓好作业纠错,夯实作业评改的落实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针对批改后的学生作业,我们又狠抓了作业纠错这一环节。
1、改错要讲究方法
(1)以说促思,找出错误原因。课堂上教师集体纠错时,我们一般尽可能的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错误。说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全面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有针对性的找到出错原因,才能起到引以为鉴的警示作用。
(2)红笔改正,强化直观印象。我们在语文改错中,要求学生全部用红色笔改正。这样做的目的,便于教师和学生都醒目地看到错误改正,而且还能够提醒学生以后复习的时候,重点关注这些题,所以效果很好。
(3)分类积累,设立纠错档案。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能会遗忘那些曾经出错的题目。于是我们又设立了纠错档案本,用于学生将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分类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经常翻阅,就会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的作用。
2、改错要讲求效率
为了提高改错质量,我们教师务必亲自检查改错。出错较少的学生老师要批改错,出错较多的学生,教师更要亲自检查。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善始善终改错的习惯也就自然养成,改错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其次,改错的遍数越少越好。以前我们往往要求学生改错改几遍,学生改的多了,心烦气躁,改错的几遍可能又出现错误。因为尽管教师讲解过了,对于学生来说不见得就都听明白了,当他还不明白时就让他改那么多遍,肯定会出现又改错的现象。这样既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又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一般先让学生改一遍看一看他改对了没有,如果改对了,也就说明他会了。既然会了,也就达到了改错的目的,最多再改正一遍,强化一下就可以了。
3、改错要关注差异
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考试中,还集中表现在每一天的作业质量中。这就更需要我们用百倍的耐心去关注呵护有差异的个别学生。平日批改作业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会立刻把作业本挑出来利用课间或中午时间给他们讲解,之后要求他们立刻回教室改正。这样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前改错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时间,减轻改错压力感。当全班改错的时候,他们会多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也会跟上大多数学生的步伐,不至于屡屡落后。
对于改错特别困难的学生,我们还努力发动那些作业完成特别出色的学生手把手地教。帮他们讲解题目,给他们讲改错方法。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批改难度,又培养、锻炼了那些优秀学生的能力,减少了班级中不改错或改不完错的现象。
三、优化综合作业,拓展课内知识的应用路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拓展学生学习路径、提高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实到实处,我们学校努力优化作业设置,使学生在完成综合作业的过程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低年级的综合作业,我们常常设置“我当小老师”的作业主题,让学生将生活中、阅读中识记的生字记录下来,与周围同学共享学习。中年级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每个班设置了循环日记,让学生在传阅接力中主动表达、相互学习。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诵读积累,我们还设置了“对对子”主题作业,引导学生搜集积累,背诵对韵、学对对联。高年级则把写作与口语交际融于综合作业。如以“学会请教”为主题的综合作业,我们组织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了解整理请教的方法和艺术,再向家长请教一个问题,然后记录下请教的过程。每学完每一个单元后,我们则会要求学生或个人、或以组为单位完成一期单元复习手抄报,将每一课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重点的字词句、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的资料介绍等综合归纳、整理,然后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互相查漏补缺。综合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整合梳理知识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还避免了教师一味喋喋不休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优化作文评改,提高品评修改的自主意识
除了常规作业的设置和批改,我们尤为注重中、高年级习作的批改。以往的习作批改,往往都是老师批改后,写好旁批、评语,打上等级发给学生,好学生可能看看老师的评语,而有些学生则看看等级了事,基本谈不上根据老师的评语去修改,更谈不上主动去修改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要求。为了很好地落实这一精神,我校从十年前就开始在习作批改、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教导学生明确修改意义是前提
所谓“修改”就是一篇文章在写出初稿后,对内容和语言文字等进行反复推敲、 改动的过程。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篇文章起草后,往往和原来想的不一致,这就需要修改,使写出来的和心里想的一致起来,这就是最基本的修改。
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意义,就是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修改、为什么要修改。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完美,层次更分明,条理更清楚,而且能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作风。修改中我们常常以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和叶圣陶、朱德熙等老前辈修改作文的故事教育激励学生,用实例让学生明确修改习作的重要意义。
(二)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是基础
首先我们指导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习作写完以后,在进行修改时既要考虑内容,又要考虑形式。具体地说,就是内容是否具体,是否有真情实感,层次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想象是否合理,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连贯、通顺,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等。
其次是让学生明确修改方法。有的文章,修改后在内容和布局上都有很大的改动,这叫大修大改;而有的文章,只是在原来的稿子的基础上进行少量的局部性的变动,这叫小修小改。在日常习作训练中,由于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一般往往用到小修小改。基本方法是:先把习作仔细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然后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改准确,把写得不够通顺连贯的句子改得通顺连贯,删去重复罗嗦的词和句,在有的地方加上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这样逐词逐句逐段修改以后,再把习作连起来读一读。
明确了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再把修改习作的具体方法(删减法、增补法、改换法、调动法)也教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参与批改是途径
明确了修改习作的重要意义,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方法,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参与修改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努力改变以往都是老师批改的形式,为每篇习作都设计了一张“习作批改卡”,批改前印发给学生,使学生人手一份全员参与到习作批改过程中来。如第十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的习作是写春游时看到的景色或春游时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情,根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张习作批改卡(后附)。其中“习作要求”栏内依次列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等级”栏内又分设了“小组”和“教师”两栏,其中“小组”栏内等级由学生所在的四人小组一起评定。学生评定时根据前面的要求逐条参照,使学生的批改有的放矢,不至于乱批、胡批。学生参与批改习作的过程也就是帮助自己和他人修改习作的过程,品评修改习作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学生自评、互评,必须放在老师的批改之前进行。首先教师准备好“优”和“良”的习作各一篇,依次用屏幕显示,师生一起根据习作批改卡的习作要求逐条评定等级。在学生基本能把握住本次习作的评定标准后,再开始自评以及小组内相互评定。要求每评定一篇习作,小组四人都要参与意见。具体步骤是:
1、 教师把本次习作的主要优缺点一一点出,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讲评。
2、 小组四人把要评定的习作分别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3、 再读,边读边在文中把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特定的符号标出。
4、 对照文章在习作批改卡的每一条要求旁评出等级,写在相应的栏内。
学生相互批改完后,教师再开始批改。评定出每条要求的等级和总等级,最后写上有针对性的评语。
(四)讲评后的认真修改是关键
讲评完后,就进入了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阶段。我们要求学生根据习作批改卡上小组、教师评定的等级和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不管是改换还是增补,一般要求学生用铅笔修改在习作旁边的备注栏内。修改时,一般要求学生独立修改,如果自己实在修改不好的,也可以由小组帮助修改。
修改完后的习作再在小组内评定一次,并由小组共同评定出修改后的总等级,写在习作批改卡上的“修改后总等级”栏内。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我们对修改后有很大进步的习作,一定还要当堂交流。最后学生再把这次习作的得失或自己的想法写在“自我小结”栏内,以便于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
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每次习作都认真对待、持之以恒,才会真正见到成效。
以上是我校在作业设置和评改方面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附:
习 作 批 改 卡
(记春游时看到的景色或春游时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情,根据习作要求制订此卡)
年 月 日
习 作 要 求 |
等 级 评 定 |
小 组 |
老 师 |
1、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 |
|
2、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 |
|
3、提纲格式正确。 |
|
4、春天景物特点突出或春游中的事情突出了难忘。 |
|
5、重点部分写得具体。 |
|
自
我
小
结 |
|
总等级 |
修改后
等级 |
|
|
老
师
的
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