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发表时间:2011-09-30 阅读次数:388
    倡导者: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犹太裔美国心理学家。他质疑传统智力论,把人类的智能定义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 制造产品 的能力。
1、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在口头表达或写作中有效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它涵盖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各种语言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这种智能在演说家、外交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律师、编辑和记者身上表现突出。
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逻辑学家、数学家、科学家、侦探、和律师都擅长表现这种智能。
3、空间智能(Spacial Intelligence)
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它包括对于色彩、线条、结构、形状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以及通过平面图形或立体造型等形式再现空间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发达的空间思维和定位能力。建筑师、水手、室内装潢设计师、画家、雕塑家、水手、外科医生和工程师等,往往都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
4、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包括对某一音乐篇目的节奏、音高或音律、音质和音色的敏感性,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进行音乐表达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调音师身上有杰出的表现。
5、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能力及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这种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力量、灵活性、速度、本体感受能力与触觉感受力。舞蹈家、哑剧表演者、运动员和雕塑家、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等都表现出高度发达的身体运动智能。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感知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这种智能包括对于面部表情、声音及姿态的敏感性,在许多不同类别的人际线索间进行区分的能力,以及采取实用的方式对这些线索进行有效反应的能力。成功的销售商、政治家、教师、心理医生、宗教领袖等,都是拥有高度人际智能的人。
 
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个人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它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本能的智能,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个人的问题。这种智能包括对于自己的准确描述,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意图、动机、气质及愿望,有自知、自律和自尊的能力。这种智能在哲学家、牧师、小说家和律师身上表现突出。
8、博物学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个体辨别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觉察大量类似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对动植物生长变化情况的敏感性以及能够熟练地对岩石和昆虫进行分类的能力。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都是自然智能发达的代表。
9、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指个体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能力。其核心,是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如在探索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意义、个人肉体和内心世界的最终命运之时,在被人所爱或全身心沉浸在艺术之中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之时,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哲学家、宗教学者或信奉宗教者、思想家、作家等是存在智能较发达的人。加德纳甚至认为,“所有的人类个体,有时都会思考生命的意义这类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1.智能是多元化的,起码有八又二分之一种,每种智能各自独立存在,并不一定能用纸笔测出。智商(IQ)测试和划一的学校考试只能测出或表现其中的两种,即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用这种刻板而局限的评价方式去判断人一生的可能成就是极其片面的。
2.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地拥有所有这些智力潜能,其发展程度由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决定。人类个体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所受的教育,对于这些智能的评价、开发、利用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对于发展智能的重要影响,努力开拓多元化教学。
3.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弱项及其组合方式不同,在解决问题时智能的运作方式也不同,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而不是着眼于筛选和淘汰。
4.任何一种智能,都可以用于艺术活动,但不一定必须用于艺术的目的。
5.智能本身没有道德性,任何一种智能都可用于建设性或破坏性的目的,教育应当尽可能地将智能和道德结合为美德,教师应追求教育的理性与德性。
(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刘竑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