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始终以“情”为先导,以“爱”做桥梁,以“疏”为手段,用理解、尊重与信任,打开师生间心灵沟通的大门,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曾经,班里有一位男生小明性格孤僻,经常因小事和同学发生矛盾。因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知道如何教育是好。这时,我及时找到这位男生了解情况,与他促膝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后来上课时有意识向他投以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参与回答问题;批改作业时,常常会在批后语中多写一段循循善诱的话,鼓励他积极面对人生;下课后有意识亲近他,有时还特意安排他和老师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感觉到老师与他之间除了师生之情,还有更浓的朋友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下来,小明不仅性格变开朗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个性也越来越突出,有时难免会和同学发生矛盾,有时会对身边人的评价特别敏感。这时我总会把孩子请过来,认真倾听事情经过,仔细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然后真心诚意地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怎么解决问题,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与每一位孩子分享着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用自己的爱心与真诚,切实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对孩子的关爱就像春天的阳光,轻轻开启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之窗。这就是我作为教师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