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郑老师的这节《比较图形的面积》这节课,很有感触。
1、 从经验入手,激发兴趣,学习方法。
这节课到底怎样上,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郑老师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用俄罗斯方块这一游戏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图形,呈现了“数格子”、“割补法”、“重叠法”等这节课要用到的方法。学生在不经意间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课的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四次递进,实践——反思——交流——结论,螺旋上升,完成教学目标。
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不敢放手,要么领着学生走,要么扶着学生走。而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了极大地发挥。
(1)独立思考,初步探究。
把13个图形全部展示出来,根据研究俄罗斯方块的体验,找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5分钟,完成报告单。方法在黑板上有,你的理由就写是面积相等或是完全相同。
寥寥数语,把研究的内容、方法都交代清楚了,学生有目标、有方向了。
可是研究起来,却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这5分钟的思考有收获,有疑惑,也有不确定。
(2)小组合作,整合反思
看一下小组内大多数同学都有的结论,就在这个结论前面打上对号;如果跟别人不一样,首先思考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要是正确就补充在报告单的下面,然后除了这些,你还能得出更多的结论吗?再给大家5分钟。
这5分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包容。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
(3)集体交流,深化思考。
这一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对自己的一些结论有了肯定的认识,也让自己的疑惑越来越清晰地浮出了水面。
(4)批判建构
又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重点研究有疑问的这3个结论,可以在图上画一画,标一标。给了学生研究的时间、内容、方法。让学生再一次跃跃欲试,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在向纵深发展,螺旋式上升。
总之,郑老师这节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经验+反思,让学生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