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读《陶行知全集》有感

发表时间:2011-09-30 阅读次数:397
暑假,我拜读了《陶行知全集》,我感受着一次又一次思想的激荡,反思着过去有意无意的教育行为,有豁然开朗的顿悟,也有相见恨晚的愧疚…
陶行知,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承杜威。回国后,他根据中国的现实,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等原理发扬光大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他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进行试验的现实意义。
本书中他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强调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先生要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要负学习的责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还要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观现实的课堂,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轻过程重结论的现象屡有发生。陶公呼吁: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传授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这也是我今年参加的暑期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活动的英语课程研修的主题之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性,是每个教师的一项教学任务。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内容要适度新颖,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欲和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时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潜能,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快乐成长。 
掩卷深思,我仿佛还能看到陶公为中国的教育四处奔走的身影。我们要学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精神本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同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