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习作5:写家乡一种产品

发表时间:2011-10-08 阅读次数:473
青岛宁夏路小学    张秀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例文《银杏》的成文过程,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光靠看是不行的,还得通过调查、咨询、查阅资料等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同时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学习小作者有序观察,细致生动的表达方法。
2、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
3、通过对家乡一种产品的观察、调查、咨询、查阅资料,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合理表达等综合能力。
4、按一定顺序描写,做到语句生动,详略得当,尝试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法创作习作。
5、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把观察家乡产品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搜集到的家乡产品的有关文字知识、图片、实物等,集结一处,组成风格各异的“家乡资源库”。
2.制作产品资料(图片、文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指导选材,调查访问
一、谈话导入,开拓学生视野:
1、提到我们的家乡青岛,同学们无不为家乡而自豪。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是有名的海滨城市。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2008年因承办奥运会的帆船比赛而声名鹊起,成为了驰名中外的东方明珠。家乡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许多财富:水果、蔬菜、水产品、风味食品、工业产品……这些家乡的特产有的在全国畅销,有的甚至远销海外,你都知道哪些家乡的特产?
2、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自己知道的家乡特产。(例如,十大特色商品:青岛牌啤酒、崂山牌矿泉水、即墨老酒、田园牌草编工艺品、双星牌旅游鞋、红超牌真空包装杂色蛤 、天鹅牌机绣花边制品、大成牌真丝转印彩绘制品 、崂池牌崂山云峰茶 、梅鹤牌海产食品;名优产品:海尔家电产品、海信电视机、澳柯玛电冰柜、华东意斯琳干白葡萄酒 、琅琊台牌白酒 、哈德门牌香烟、崂山石、贝雕、青岛大包、小红楼牛肉灌汤包、瀛洲鲅鱼小吃、瀛洲蛤蜊套餐、清蒸红岛海蛎子、谷香村大虾面、美达尔烤鱿鱼、鲍岛海鲜翡翠面;农业特产:城阳大仙桃、寒露蜜桃、"西施舌"海贝、胶州湾杂色蛤、崂山拳头菜 、仙胎鱼 、松蘑、北宅大樱桃 、山色峪樱桃、大泽山葡萄、胶州大白菜、红岛蛤蜊、马家沟芹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顾家乡各色各样的独特产品,为进一步调查研究家乡的特产,提供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审题、读文,制定调查提纲。
1、在众多的产品中你最熟悉的哪一种呢?最想把那一种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审题,了解写作范围,即“写什么”(它既可以是工业产品,也可以是我们熟悉的农副产品。它可以是最有特色、名气最大的,也可以是你最喜欢的。)学生思考,确定自己介绍的产品。
2、那么,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这种产品呢?学生讨论从产品的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3、学生交流:打算介绍产品的哪些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筛选出有用信息。如:产品的外部形态、价值、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以及该产品的最突出的特点,为何会成为家乡人民喜爱的产品等方面。(相机板书:产品名称、外部形态、价值、用途、特点……)
4、如果对这种产品了解的不够深入全面时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咨询、调查别人或上网、查阅书籍等渠道全面了解有关知识。)
5、根据自己想要介绍的产品,制定一个调查计划提纲。
(1)观察:仔细观察该产品的外部形态,并做好观察记录。
(2)询问: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要向有关人员询问一些该产品的相关知识,以便全面地了解该产品。在询问时要及时做好记录。可以设计些记录表。
(3)在观察、询问的基础上,自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图文结合,制成资料集。
 6、布置调查任务:把看的、听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等调查资料记在资料卡上,一周内完成。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高了对“搜集素材”的要求,在第三学段明确提出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相比较无意识的生活关注,这项基于完成习作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更有益于学生关注生活习惯的养成。基于以上的认识并结合本次习作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形式积累好素材,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第二步 指导构思,完成习作
一、谈话导入,呈现素材。
1、同学们,课前为了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你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有什么收获?学生简要思地交流在调查中的有关收获。用几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经过一周的仔细观察、调查、咨询和查阅资料,同学们对家乡产品的有关资料了解得很丰富、很全面。经过同学们的主动探究、观察思考,即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同学眼里也有它与众不同之处,它们各具特色,你们很有创造精神!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家乡,了解她丰富的特产。
 (设计简析:创设访问的情境,创设了轻松的谈话形式,并且在访谈时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交流的愿望,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交流活动中去。通过大家的交流,进一步丰满素材,唤起学生的习作欲望。)
二、阅读例文,习得方法。
1.沈平平同学根据要求写了一篇《银杏》,写得很好,被当作了例文,下面我们认真地读一读《银杏》,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逐步详略得当地把银杏介绍清楚生动的,小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2.学生自主阅读例文,边读边想。
3、交流:小作者是怎样逐步把银杏的特点、价值、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写明白的?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又有了怎样的补充?(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4.学生总结《银杏》的成功之处,教师小结。
(1)小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写出了自己眼中的银杏的样子,介绍了银杏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文章语言生动。。
(2)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掌握的资料全面具体。
(3)文章先介绍了银杏的外形特点,再写了它的价值和为什么称它为“活化石”,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5、既然沈平平同学的习作有那么多的成功之处,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她的方法,尽量把你的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设计简析:针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使用例文。把对例文使用由简单地"模仿"逐渐提高到有选择地"借鉴"。引导学生借鉴范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点突出地表达方法,要内容真实、具体。 )
三、构思谋篇,快速成文。
1、根据自己已有的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家乡的特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让学生列简单的写作提纲,并安排好详略。)
2、学生下笔成文。根据自己的思路要一气呵成,遇到不会写的字或者用得不准确的词语可以先忽略过去。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好调控。)
4、预设:
(1)题目:(1、剔枝去叶法。2、质疑发问法。3、借用名句法。4、内容并列法。5、画龙点晴法。6、形象显示法。)
分类表扬,启发学生从题目入手,吸引读者。
(2)开头:(开门见山法,景物描写开头法,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抒情式开头法,吸引读者设问法)
发现优势,予以表扬,启发学生创设。
四、修改、完善习作。
1 .自我修改。
“ 文章不厌百遍改 ” ,文章越改就会越精彩,请大家出声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想:(随手能改的地方及时修改。)
(1)有没有错别字、用词不当的地方。
(2)句子是否不通顺。
(3)自己想介绍的产品的外部特点、价值、用途等方面是否说得清楚明白,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
2 .指导修改。
(1)学生自荐作品读给大家听。针对 “先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能对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的习作要求,师生评议、修改,挖掘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对于不当之处加以指导更改。
(2)同桌之间互相评议修改。
(3)再一次自我修改。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高年级学生在习作方面应当做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在修改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本次习作的学习目标,通过“改——评——改”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习作的质量,能有针对性地落实本次习作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评改、加工,比老师把习作单方面“精批细改”的实际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