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发表时间:2011-10-10 阅读次数:353
“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是“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的表达。读罢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后,不由佩服他文字的优美、自然、含蕴丰厚而耐人寻味,那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相信一定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读肖博士《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不同于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除沉醉于他清新隽永、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外、更能让我感悟到一种超出文本的东西,细细品之有绕缭香烟过后的清淡、似香茗深入脏腑的惬意。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 “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肖博士的这段话给了我深刻的感受。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学生更应该进行赏识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给他以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肖博士对学生真诚的爱的教育在无言中感动着我。我们班有位同学原来行为规范较差,上课不专心,自觉性差,作业经常不做,学习成绩上不去,课间常因无法自控而与其他同学发生摩擦,令每个老师头痛,我觉得也许她更需要爱。课堂上她总是走神,心不在焉,最初我是故意以高低不同的语气或者故意走到她的跟前来提醒她的注意力,让她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以免影响到其他同学,我婉转的言语与行动并没有引起她太多的注意,她依然是我行我素,自由自在。后来当我发现她不注意听讲时,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故意提出问题让她来回答,每一次的沉默不言,让我很无奈,怎样请她站起来,又怎样请她坐下去。有一天课堂上,我正兴致勃勃的讲着课,同学们也说的头头是道。我突然发现她正低着头,瞧她的神态,思想已游离于课堂之外。顿时,内心深处涌起一丝不满,怎么搞的?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请她重复一下刚才的问题,真实的想法是“惩罚”她一下。听到我叫她,她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低头看了看书,又抬头看了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暗自思索:是让她坐下去了事呢?还是继续?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只要加以引导,她一定会知道。“这道题先求什么?”我降低问题的难度。原以为教学即将顺利进行,可谁知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牙齿咬住嘴唇又低下了头。我耐住性子,重复了我的问题,这下她涨红了脸,但仍旧没吐出半个字,周围却响起了窃窃私语声。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你是怎么想的?”我满怀希望,因为在我看来,只要她开口回答问题,我就很满意了。沉默继续控制着绝对优势,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你能把题目读一遍吗?”我知道,我的声音变得严厉了。“快读呀,……”旁边的同学似乎也觉察到了不对劲,开始悄悄提醒她。可她用那双蓄满泪水的眼睛看了看我,仍旧保持沉默。我在生气之余,内心深处隐约有个念头一闪:难道我错了?最后,我以“下课我们找个机会谈谈!”结束了这段“对峙”。她是一名心思细腻、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女孩,只是平时性格内向,难得听到她的声音,即使说话也是嘤嘤细语,和她交流更是“惜字如金”。第二天,我们坐到了一起,她不安地绞着手,话未说,眼先红,“老师,我不是故意那样做的。”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一震,不知说什么好,却不由自主地连连点头。“有什么原因吗?”我带着歉和悔问道。依旧是惯有的寡言,“我也不知道,就是说不出来。”我知道我已伤害了她,我得弥补我的过错。“这样吧,”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们来个约定,下一堂课,我还要请你发言。当然,我更希望你自己举手。”她诧异地抬起头,似乎不相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虽然依旧沉默,但从她的点头中,我还是发现了她眼睛后面隐藏的一丝笑意。第二天,我带着一份激动和期盼走进课堂,因为我将实现一个约定。上课之余,我分了分神,偷偷观察她的“动静”,等待着……她的眼神不时地和我交会,我则向她颔首示意。终于,那只手悄悄地举起了一半,虽然内心已急不可待,可我故作平静地请她回答问题,尽管声音还是不够响亮,但已足以引起同学们的诧异。就这样,一次次,一天天,她逐渐变的主动起来,敢于表现自己,善于交流。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
  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是互相影响、感染的。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及时捕捉良机,把鼓励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由衷的赞叹、殷切的期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所有学生,尤其要关爱后进生。我们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东西,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你像肖川所说的那样“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关爱,更多的鼓舞与欣赏”,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不得不让我又一次钦佩肖川的“神奇”与“伟大”! 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能以另外的心情对待学习时,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完满的生活。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