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家教经验材料
交流——增进彼此的情感
推荐学校:青岛宁夏路小学
作者姓名:林云
作者单位:青岛宁夏路小学
联系电话:5728464
交流——增进彼此的情感
在一次家长会后与几位家长闲聊时,我发现家长们遇到了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家里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二年级),变得不爱和家长交流了?我面对着这个对我与孩子之间不是问题的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于自己的家长交流呢?我认为,一般来讲,问题往往处在家长们对孩子教育所采取的态度与方式上。孩子不愿意与自己的家长交流并不是突然产生的,是家长与孩子长期生活、交往中积淀而成的。
在孩子上小学时,家长的期望值就太高,一会儿要求孩子做这个,一会儿要求孩子做那个,而且完全不顾孩子的选择和现有水平,完全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不考虑他们的能力能不能够达得到。再者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使孩子们会变得不知如何才好,按照父母的“指示”去做吧,自己毫无兴趣;不照办吧,有得挨批。一些本来应该是可亲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矛盾体”,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当然不愿与家长说话了。记得在我的女儿上二年级时,我和孩子的父亲准备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原本我们商量让孩子学习小提琴,一是因为我们分析在当时儿童学音乐热潮中学习小提琴的人数少,相对冷门;二是因为小提琴携带方便;三是因居住面积小,小提琴便于放置。出乎意料的是当我们征求孩子的意见时,孩子却要选择学弹钢琴。我和丈夫很是为难,一是当时财力不足;二是家中实在滕不出可以放置钢琴的空间。当时我们没有以家长自居,强硬定夺,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商量,最终折中到先学习电子琴。由于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非常投入,真正把学习弹电子琴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爱好。
现今多数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有着极强的虚荣心和占有欲。有些家长错误的将孩子看作是“我的”,是自己的私有物,把孩子的荣誉当成自己可以炫耀的资本。只是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不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行为、想法稍稍偏离自己的想法,就好像触犯了自己的神经,自己就会“受不了”,大动肝火。这样长此以往,长大的孩子心中总感到委屈,总有一种不被父母理解的感觉,在这种心境下,孩子们自然就缺乏一种与家长说话的动力。例如,在我的女儿初三毕业前夕的一天,女儿来到我和他父亲的房间,征求有关她初中报考高中的意见,我脱口而出:“二中!”(二中是青岛市最有名的中学)并分析道:“你所在的中学是全市升学率最高的学校,你在学校的学习又名列前几名,以你的实力,考二中没问题。再说,你小学和妈妈在一个学校上的学,学校老师可都对你赞不绝口,我们同事的孩子去年升高中就考上了二中,真是风光。今年我也该荣耀荣耀了”,我还想滔滔不绝地阐明理由时,忽然发现从孩子眼里找不到丝毫喜悦,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黯然。我立刻意识到应该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父亲似乎与我心有灵犀,继而问孩子:“程程,你的意见是什么?”当时孩子的回答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我不想报考寄宿学校(二中是一所寄宿学校)。虽然我们班同学多数是根据成绩选择学校,然而我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也许我想得更远更深。高中毕业我想考外地学院,有条件和机遇的话我可能选择出国留学,因而我想在高中三年中虽然不能和你们时时刻刻在一起,但起码能够“朝夕”相处,因而我决定报考不住宿学校的重点高中。“孩子的想法,让我们激动,我为刚才的滔滔不绝感到愧疚,最终我们尊重并采纳了孩子的意见。孩子愉快地步入了她心目中理想的高中。每天晚上一家三口边吃晚饭边交谈,彼此的情感就在这日积月累中丰厚加深。
身为家长,在与孩子交往中,应采取“家长+朋友”的态度。这就是说,作为新型的亲子关系,没有“家长的样”是不行的,父母还是要有父母的权威,但是这种父母的权威是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建立的。如果我们的家长们都能注意到这一点,孩子与家长的交流自然就会多起来,而且是一定会交流得很投机的!
请我们家长记住: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多少是彼此感情深厚的一种标志。而亲子之间的这种感情,是建立在日积月累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