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教养的人

发表时间:2011-10-17 阅读次数:591
有教养的人,个人认为应该包含六个方面:一、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二、是一个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有教养的人,以德为先。三、他是一个懂礼仪有礼貌的人。谈吐有节,尊重他人,态度和蔼。四、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从不随意迟到,从不食言,从不违约。五、是一个宽容有同情心的人。宽容大度,心中对老弱病残或弱势群体充满同情心,甚至有爱心,决不做有害于他人的事。六、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会为家庭、社会做有意义的事。
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但惟独“礼貌待人”,里面既没有难以理解的深刻道理,也没有操作太复杂的技术要领,都是一件件举手之劳、顺便顾及的小事,于是很容易被学生家长误解为属于“不拘小节”之列。所以与学生相处时间多与父母的教师就必须要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懂礼仪有礼貌的人这方面着重下一番心思,培养每一位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文明礼貌的美德。
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1)尊重他人,尊敬父母师长。(2)谈吐文雅,礼貌待人。(3)遵守公德,举止文明。(4)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在这几个方面里,尊重别人是一个人的文明礼貌的思想核心。“诚于中阳形于外”,只有诚诚恳恳地待人,时时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方便,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礼貌的美德。
 在与学生接触的日子里,我发现学生对父母及任课老师都很有礼貌,而对于为他们服务的学校工作人员却是那么冷漠、那么苛责,连基本的礼貌都做不到,更做不到“尊重他人了”。 探究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小学生95%以上为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条件下,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下长大,不懂得体谅他人,心中只有自己。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知道大道理他们是听不进去的,作为老师,必须在“尊重他人”这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作表率。俗话说: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小学生的思维直观、具体、好奇心,模仿性强,教师的举止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反映在行动中.
平日里,每次师傅来送水,我都会诚心诚意的说声"谢谢您!您辛苦了!";对打扫卫生的大姐,每次见到她,我都会微笑的与他打招呼;中午打饭时,我会在一周内在班级的队伍的前中后打饭,每次打完,我都会微笑的说声谢谢......没有说教,没有大道理,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学生们一定会懂得对这些服务人员说声:谢谢"这一普通却会温暖人心的两个字的.
利用班会课,通过计算换思考体会服务人员的辛苦.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送水师傅的不容易,我在班会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送水师傅每天要给全校学生送水,每个级部六个班,每个班一桶水,要送多少桶水?每桶水都要从内传达出发,抗到每一个班的教室内。从一楼到达到四楼,师傅给四楼每一个班送一桶水,一共迈过多少级台阶?三楼呢?二楼呢?师傅每天送一次水,一共迈过多少级台阶?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一个惊人的数据:计算出结果后,我继续追问: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们转换角色:我是伙房阿姨,我做了什么......。在学生们的表演中,学生们意识到服务人员的辛苦。在这个活动之后,我又抛出另一个话题:叔叔阿姨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有些同学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在这次主题班会课上,学生们知道了:尊重他人,就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一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二要尊重他人的劳动;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一个人的礼貌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三国时的刘备曾告诫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是大的开始,“小”抓不好则“大”不能成。讲礼貌也要提倡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大,尊重他人的文明行为也要在此时培养。只要学生们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从点点滴滴做起,坚持不懈,就会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使之成为个人生活素质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