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怎样抓好课堂管理呢?在学习了本专题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班主任课堂管理是对课堂进行的协调和控制,目的是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对正确的课堂行为的维持和强化,以及对违规课堂行为的矫正。对班主任而言,还要协助一些任课教师完成课堂管理,建立一套班级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认真、细致、耐心,从课内课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起,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认真听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通过不断努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另外,还要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它是一个班级的努力方向,班主任要把全班学生的心凝聚起来,靠的就是目标,经常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以荣誉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级管理既要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发挥班干部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了,班主任就能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既培养锻炼了班干部又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益。
三、多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形成课堂管理的合力。首先,班主任对于任课老师反映的班级情况应该深入了解原因,加以分析,积极协调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班主任要帮助任课教师了解班级情况,课堂管理中面对的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他们的行为会有差异。如果任课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理解他们的行为,那么就不能正确认识这些学生的行为,更不能管理好他们的行为。其次,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要及时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要求。要积极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教学要求。
四、积极与家长沟通。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同家长沟通联系,根据不同学生做好家访工作,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对症下药,为每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作为班主任,要作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善于研究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善于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