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同心携手 教育双赢

发表时间:2011-10-17 阅读次数:326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不利造成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重新认识“家校沟通”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提高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不但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今年秋天,我又一次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刚刚走出幼儿园进入小学,除了寄托着家长的期望,同时还包含着家长的疑问:“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老师怎么样?孩子喜欢所有的学科吗?”。可以说让家长有更多的知情权,是一年级实现让家长更加满意目标的重要抓手。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于是,我发现学生作业记录本中“家校联系”一栏就是一块很好的家校沟通的园地。
一、通过家校联系,全面地了解学生,助家长一臂之力。
 学生的情绪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家庭环境好,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家庭环境不好,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自卑、自怜、自怨等负面影响。父母是学生最初、最直接的教育者,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与家长的书面沟通,使我了解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否恰如其分,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再就是使我们了解学生的性格为人,有的学生在学校听话守纪,尊敬师长,热爱劳动,给教师留下美好的印象,但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却好吃懒做,刁蛮娇惯,又是一套,只有通过和家长相互沟通,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育更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每天,我会坚持看每一个孩子的作业记录本。针对家长的反馈,我会及时表扬在家自觉努力学习的孩子,表扬在家里听话懂事的孩子,表扬在家里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孩子,表扬在家里有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孩子……同时还帮助家长教育在家里不听话的孩子。有一次,小晗同学的妈妈在作业记录本中写道:孩子早晨特别懒惰,总不愿意洗脸,妈妈怎么说也不听,经常不洗脸就去上学了,请老师帮助教育。看了家长的留言,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趁午休的时候把孩子叫到身边,悄悄地对她说:“老师怎么发现最近你的脸变黑了,不如以前漂亮了,是不是被太阳晒的?”小晗使劲地摇摇头说:“不是……”“那是怎么回事?”“我,我,我早上没洗脸。”我故做吃惊地看着她说:“怪不得这两天小脸不漂亮了,明天早上把脸洗干净,老师喜欢看到最漂亮的小晗。”第二天一早,我刚走进教室,小晗就仰着脸不停地朝我笑,我急忙走过去凑到她的脸边说:“啊!又香又漂亮!老师喜欢!”那笑容在孩子脸上好久好久……我想孩子妈妈再也不会为让孩子洗脸发愁了。今天的家长留言中,小晗妈妈写道:“谢谢老师,孩子今天主动洗脸,还用了洗面奶了。”
二、早作预防,让“家校沟通”有的放矢
    教师要善于进行“未雨绸缪”式的日常沟通,将工作做在前面。许多人认为家校沟通无非是“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看看你今天的表现”这么简单,其实不然,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式”的沟通,提前预防、日常多沟通才是更高明的沟通方式。
    孩子在一个阶段中的表现,无论是进步或退步,总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老师应该以此为契机,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随意的——像朋友之间的谈话。每天在翻看学生作业记录本时都是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将孩子一天中表现最棒的地方用愉悦的语气写给家长,这样他们对教育好孩子便会充满信心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并且会感激老师的关注,更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往往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
    瑞瑞近来上课听讲总是不专心,手不停地玩东西,老师提醒后坐好了,可眼睛又盯着一个地方走神了。于是我在今天的作业记录本上写道: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不仅会错过老师讲的许多知识,还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我已经与孩子谈话,请家长协助老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孩子。第二天上课,孩子果然有了起色,小手举得高高,积极参与讨论。家长与老师之间在平时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他们就不会存抵触心理,乐于听取老师的建议和劝告,并配合实施。
作业记录本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借此我从细节上指导他们:孩子刚进入学校,这阶段应该怎样帮他们顺利过渡;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应该怎样指导并调整他的心态……特别是当家长遇到教育瓶颈时,我绝不埋怨批评,而是诚恳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的,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能“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适时进行沟通与指导,家校沟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掌握了这一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的方法,有利于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对促进学生顺利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