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11-10-17 阅读次数:368
     我有幸参加了历时4天的青岛市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听了12节优秀的课例,真是受益匪浅。几年来面对着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面对着各种版本的教材,面对着教材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经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总想尽全力教好学生,却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天,青岛市12位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以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多年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展示的优秀课,如春雨一般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们茅塞顿开。
一、    朴实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伴随着课程改革经历了许多起起伏伏,当年,一味的课堂表演,丰富多彩的课件占领语文课堂的主阵地,总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在本次研讨会上,我的收获颇丰,12位教学功底颇深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语文阅读教学新的信息,那就是真正扑下身子以学生为本,认认真真地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简简单单的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真正学到了东西,有所收获与提高。
      首先,课堂上,老师能从实际出发,呈现真实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比如:许多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很自然的来到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学生在读书中读错的字词,不理解的字词,随手写在黑板上,然后亲自带领学生反复纠正读音,帮助学生读准读懂难字难词,为学生的下一步阅读扫请了障碍。再如:胶南的陈增欣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起初学生有许多词语不理解,如“一拥而上、团团围住、蛮不讲理”等词语,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陈老师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去解词,而是采用了我们常用的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那表演真是精彩极了,学生们和老师共同参加演出,他们是那么投入,每一个动作,表情,语言都是为理解词语理解课文服务的,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表演中,精彩的表演使课文理解水到渠成。
     其次,课堂上体现了教师辅助下学生有个性的朗读,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的课文难度越来越大,篇幅也越来越长,一节课要讲完讲透的确很难,这也是困惑我们每一个老师的难题。在这次研讨会上,许多教师运用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我们呈现了最精彩的教学环节。老师们针对不同的文本在备课中吃透教材,首先老师自己抓准了课文的主线索来设计教法,不管是老师设计的问题还是引导学生质疑,都准确地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直插文章中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部分去仔细品读,抓住重点词句在品读中去感悟,课堂上呈现了一种使学生由低台阶向高台阶层层递进的效果。比如,市南区的徐慧颖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迟到》一课,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切入文章中心,“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要来送衣服送铜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重点语句由原来的对父亲的不理解到产生思考和感悟,这是一个真正严中有爱的好父亲,课外资料的渗透,让学生更加明白长大后的我有如此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整堂课感人置深,问题研究的层层推进,老师浓厚的感染力和语言功底,把课推向了高潮,深深打动了学生,更打动了在场的老师,的确是一堂好课。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理解了课文,受到了教育,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课文虽然很长,但教材的合理处理,中心的准确把握,达到了高效低耗的效果。
二、    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真真实实的实现以读为本,教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方法。
     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本次研讨会上我的另一大收获是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能引导学生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的去猜想。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老师创设了很多的情境。比如胶州的李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军神》一课,当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刘伯承将军在手术中一段时,学生不管从朗读到体会都没有深入的感受出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疼痛那种坚强不屈的军神形象,此时老师恰当的创设了情境,出示钟表的图片,播放钟表的滴答声,让学生数刀数,大家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了起来,由于情境的创设,学生们的朗读上了一个层次,体会也更深入了。另外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当学生读不懂或说不明白时,镇定自如的适时点播,引导学生在去读读书,教给学生一种“钻研问题非读书不可,读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也让我启发很大。
      总之,本次研讨会听了12节优秀课例,又听了12个区的老师对每个课例的精彩点评,收获非常大。他不仅让我们每一个中青年教师走出了阅读教学的困惑,更让我们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那就是要老老实实的钻研教材,认认真真地吃透教材,扎扎实实地练就教学基本功,成为一名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的真正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