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少年英雄(转载)
宋继华
如果提及微软几乎无人不晓,但要说起微软公司请的顾问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却鲜为人知。表面看来这似乎难以令人相信,但别忘了,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英雄出少年”的时代。
今天,在美国,在西欧,电脑、网络在孩子们的眼里就如同他们父母当年手中的布娃娃、电动车、魔方。十五六岁的少年们买来的IT刊物不是自己“享用”,而是送给父母的礼物。“电脑少年”、“网络奇才”令大人们惊异之余自叹弗如。
眼前的世界是年轻人的乐园,网络信息世界的魔力使不受传统思维约束的年轻人更易于获取新的知识,更易于创新,而一旦获取并掌握了新的知识,也就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也就会拥有一个新的权力制高点,也就会拥有更多更广的发展机遇。
网络是未来世界的生存空间,信息技术是生存于未来世界的基本技能。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信息技术可以令各国的差距更加拉大,但同时它也可以成为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助推器。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美国的小学校几乎全部具备上网条件。德国、日本等国家也加快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世纪之交,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属于今天的孩子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这个角度来讲,加速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显然已是迫在眉睫!今年年初教育部召开会议,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出明确规划:全国范围内,到2003年在高中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实现初中阶段普及工作;2010年,达到小学阶段的普及目标。时间紧迫,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在会上疾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作沸水中跳出的青蛙!
那么如何加速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要真正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知识覆盖面广、讲授方法得当、内容深浅适中的教材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这种教材就写作特点而言,最好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从某一任务开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任务得到解决之后,又提出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求索创新的能力;就内容而言,应该涵盖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大纲中所要求的各个方面,也涵盖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普及性知识,同时适当介绍某些领域最前沿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