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培训篇

发表时间:2011-11-22 阅读次数:485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职业道德情咸(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 乐勤敬业原则  人格示范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2)对教育对像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有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大因素构成。

◆教师具备的仪表风度

自然纯真 ,朴素大方;适合时宜,表现个性;举止优雅,情态谦和。

教师教学姿态与要求

教师的仪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和身势。

要求做到四方面 :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要有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恨、怨、叹等表情;要用普通话教学,力求发音准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教师基本的心理品质

兴趣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能力品质

教师德性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征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

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最早的师德标准

古之学者必有师。上古时代,很早就出现了教师这一职业。但那时的教师是什么样,其风范若何,由于无文献记载,后人已很难稽考。

传说尧帝和舜帝在位的时候,曾经任命契这个人作司徒司徒这个称谓,后来演变为一种官职,推其本义,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意思,也就是现在的教师。尧舜为什么要任命一个司徒呢?因为当时百姓不亲,五品不逊”---社会风气不正、天下大乱,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要找个人出来管一管,怎么管?当时的说法是---“敬敷五教

敬敷五教在中国教育史和文化史上是一个很重要、很值得研讨的命题。首先,这里面提出了实施教育的目的,即五教五教是针对五种主要 的社会人际关系来实施教育。古人认为,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是构成社会最重要的五种人际关系,称为五伦五伦是自然而然的,既是人的天 性,又是自然的规律。

顺应着人的天性可以建构起社会伦理基础,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可以建立起社会道德标准,这既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文明社会的开端、和谐社会的基础。后来孟子又进一步将五教表述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之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亦成为数千年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教育的源头活水是做人教育,而非知识传授。古代圣贤相信,只有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处理好这五种社会人际关系,学会做 人,才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人生幸福、家庭美满、事业成功,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其次,两字也值得回味。是对教育者职业态度的要求,圣贤进德修业,不离一敬的反义词是,就是随意、放 任、不负责任的意思,就是无法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传播、流布的意思,教师要传经布道,不仅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还要有以天下为己任、兼爱他人和诲人不倦的精神。

按照这样的标准,尧舜最终选用契作了司徒,承担起育人的重任。契是商代的祖先,曾经协助大禹治水,表现出了很高的才能。但作为教师,仅有高人一筹的才能是不够的。关于契,《列女传》称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可见契的成就主要不是因为他治理过水灾,而在于他能育其教”---在 教育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因而为当时和后世的人们所纪念。契的秉性是聪明而仁聪明是天赋,是见识;是爱心,是品格。二者兼具,故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或者叫做德才兼备。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做教师。契这个人,恐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后世树立起来的第一个师表风范,他身上体现出的聪明而仁的秉性,也可视为我国最早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春秋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天下扰攘、充满纷争的年代,于是有百家诸子并起,为乱世开太平药方。诸子其实都是职业教师,私人讲学,坐而论道,各有一班学生相追随。诸子虽然不是别人任命出来的教师,但也应是循循善诱、谙通育人之道的教育家,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生徒前来追随呢?是故在他们的著作中,也保 存下来许多有关教育和教师的论述,虽吉光片羽,却弥足珍贵,其中很多经典的词语,被直接引用到后世制定的师德规范中。

孔子是被尊崇为万古师表的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授业。(《孔子世家》)孔子退居家中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他大概没想过到处去张贴招生广告,结果还是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大批学子向他问学。对此,可用孔子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是知行合一的,他的教育主张来源于他的教育实践,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如果教师不能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又怎么能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呢?孔子教导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自己也是这么去做的。对此,孔子的学生子贡评价 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在他的学生眼中,仁且智是孔夫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鲜明特点,也是孔子被后人看作圣人的主要原因,这与前面谈到的契的聪明而仁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不可以说---“仁且智,是古代中国对于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师表风范的最高追求 。

 

国外师德如何规范

加拿大 教师须具备四方面品质 

2006年,安大略省教师协会颁布修订版《安大略省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师应具备四方面品质:关爱,为提升学生潜能所表现出的同情、包容、兴趣与洞察力;尊重,教师尊重人的尊严、情感健康和认知发展;信任,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监护人和公众的关系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正直,包括诚实、可靠和道德行为。

美国 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独立行动

1975年,由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组织代表大会通过《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教师不应无理限制学生的独立行动;不应无理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应故意隐瞒或歪曲有关学生进步的主题内容。当学生的学习、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时,应为保护学生做出恰当努力;不应故意使学生处于尴尬或受贬低的处境中。不应基于种族、肤色、宗派、性别、原国籍、婚姻状况、政治或宗教信仰、家庭状况等不公正地对待学生。

日本 教师应有良好习惯及教养

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正式通过的《伦理纲领》沿用至今。教师自身应有良好健康适度的生活习惯及教养;有坚强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热爱真理、努力追求并实现理想。对他人具有慈善、体谅、亲切、温暖、感谢心与同情心;尊重他人;社交礼仪举止适度;具有健康的异性观。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新西兰 教师与家长应平等合作

新西兰教师委员会颁发《新西兰注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为学生负责;要培养所有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并努力鼓励学生对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有明智的理解和认同;教师与学生的家长/监护人及家人是合作关系,应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教师积极支持有关促进人人机会平等的政策和计划,平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