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成学”宁学园研究活动
林云
读写结合历来被认为是提高
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成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提高写作水平,是摆在
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使教师倍感
读写结合的重要。要把学生导入写作之门,就必须赶快让学生打开阅读这个窗口,让学生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写作新天地。
研讨主题 |
如何把握读写结合点? |
我
的
好
方
法 |
老师们都知道,阅读教学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作文教学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显而易见,阅读和作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加强读写结合,把握读写结合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读写结合点
要把握读写结合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读写结合点。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如: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字词是阅读教学的侧重点,而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则是写话的重点;因此将阅读中学到的重点词语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就成为了此阶段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
二、读写结合点的确定依据
读写结合点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单元主题、课后练习、课文的表达特点及课文拓展点来确定。以“课文的表达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为例,如:《夜晚的实验》一文主要的表达特点是: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训练结合点落实在:写自己做过的一次实验。要求:写清楚实验的名称,实验的原因,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步骤,结果,原理及启示,从提示中可看出学生习作的训练点也就是文章作者表达的特点。另外,依据“课文拓展点”确定读写结合点的一般形式有:补写、仿写、续写、扩写等。
三、读写结合点的对应
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就要紧扣课文,把作文知识和训练结合到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以便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相对应的比较科学的训练。根据训练内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结合点。
1、读课题、解题 —— 作文中的审题、拟题。
2、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词——作文中的遣词造句练习。(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习了“明天”的“明” 字相应的写话练习可设计成为:用“明”字组词,并造句,看谁组的词多;造的句多?组词:明天, 明亮,明白,明镜等,再分别造句。还可以进行运用多个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例如:运用“如果……就……毫不犹豫”等词语写一段话。再如:高年级学习了“错失良机”一词可设计这样的作文练笔点:写出你生活或学习中错失良机的事例结尾处要用“总之”和“错失良机”这两个词等)
3.读课文,分析重点句式——作文中的句式练习或仿写练习。
4、.读课文,理清结构、概括段意——作文中的谋篇布局练习(列习作提纲)
5、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文中的选材练习。
6、读课文,谈感想——作文,写读后感(此项是读写结合最密切的,写读后感,首先要读原文,要读透原文的内容,提炼作者的写作意图;再者准确解读重点句、段。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还要能依内容联系生活举事例并谈感想等。)
7、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作文中多种手法表现内容的练习。(例如:从读学课文区分主次,作文结合练习怎样安排详略;从读学捕捉文章中心段,作文结合练习怎样围绕中心写;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运用观察方法;从读学作者怎样说明事物,作文结合运用说明事物的方法等)
总之,阅读与习作是紧密相连的,辩证统一的。在阅读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在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从而营造读写结合的良好环境,把把握读写结合点落实到实处,服务与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