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学生防病常识讲座

发表时间:2012-06-11 阅读次数:984

春、夏是各种疾病突发的季节,为了预防大规模群体性疾病的发生,正确引导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春季和夏季学生科、医务室组织学生分别收看了由医务室于大夫主讲的《春季卫生常识》和《夏季卫生常识》的讲座。在讲座中于大夫声情并茂,结合在校学生年龄偏小,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和防范意识,以及对同学们在校生活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和春夏两季易发的疾病进行了卫生防病的知识普及。  

在讲座中于大夫指出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完全不同的气候特点:春天养阳,是生发身体复苏;夏天养阳,是宣泄通畅;秋天养阴,是收敛不外泄;冬天养阴,是收藏进补。

盛夏和隆冬是季节的两极。夏天酷热,新陈代谢快,才能把体内垃圾排出去;冬天寒冷,新陈代谢慢才能将营养物质补入体内,人的身体也像太极图谱,也要讲究阴阳平衡,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冬天养得好,秋天不闹病。秋天养得好,春天不闹病。春天养得好,夏天不闹病。夏天养得好,冬天不闹病。

同学们都是在学校住校学习生活,这就意味着完全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能管理好自己就会少生病或不生病,生病与否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穿的少,喝的凉,常熬夜等,追问病史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说天气不好穿得少,人就容易感冒呢?于大夫向同学们指出:因为肺于人体的内脏是位置最高的,肺既怕热又怕冷,怕干又怕燥,故称之为娇脏。肺不舒服会以流鼻涕、嗓子疼为主要症候,人体在受到寒冷刺激时,如穿的少喝冷饮,皮肤会反射性收缩,越冷收缩越强,寒气闭塞在人体内,容易引起腹泻、腹胀、关节痛等症状,为了保护肺、脾、胃,提倡吃温热食物,脾胃暖和了才能更好的帮助消化,脾胃相当于做饭的锅,食物相当于粮食,温热相当于火,这样才能把食物消化好,再由肺脏统筹分配。

夏天为心,心为火,火会很热,从四月二十一日立夏到八月七日立秋,夏天是阳气在人体外面皮肤表层,皮肤温度高出汗多易引起口渴,人体内阴气重温度就低,会出现不想吃饭、脾胃功能减弱等症状。汗为心之液,出汗多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感觉心慌头晕、脱水中暑或虚脱昏倒。

讲座的最后于大夫还对平时在学生中高发的疾病讲了几点注意事项:

1、夏天吃寒冷食物要适度:上午可以吃点,晚上不能吃,因为晚上人体胃肠功能较弱,容易伤脾胃。脾为后天生血之源,脾胃不好,消化吸收功能随之减弱,会出现不想吃饭、呕吐、腹痛、腹泻等。

2、夏天出汗是油腻的,需要及时降温、醒脑、祛油、止痒。建议同学们常用温水洗澡洗发,保持个人卫生。

3、早晚开窗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温度高于室内,应关闭门窗。

4、夏天每日要多喝水,大约2500毫升(约46杯)。

5、要做到勤换床单和衣物。夏天皮肤易出汗,皮屑多,螨虫易繁殖,会引起皮肤过敏瘙痒等。要提倡夏季衣服自己动手洗涤,最好不拿到外面去洗,以防交叉感染病菌。

6、学生可以自做防暑降温饮料,柠檬、菊花泡水等。

7、夏天要重视饮食卫生。提倡饭前便后洗手,吃饭不玩手机,手机的细菌含量高。宿舍温度高食物容易变质,要做到现吃现买,注意不吃隔夜饭,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在学校周边小食摊吃饭,天热食品卫生无保障,夏天蔬菜水果齐全,可以选择多吃一些。提倡夏天吃点生蒜杀菌,可以预防肠道疾病。

8、避雨:下雨要打伞或及时避雨,不能让雨水淋湿头发和衣服,赤脚踩水这种寒湿对人体伤害很大。

9、不能在地板上睡觉。贪图一时凉爽,在水泥或潮湿的地面坐卧容易生病。

10、夏天建议同学们午休。因为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睡眠质量差,体力消耗大,容易身体疲劳;睡眠中人体是一种放松状态,有益于体力恢复和防暑。

11、不要把手机当玩具,手机屏幕小,玩手机要长时间低头盯着屏幕,眼睛会非常疲劳,视物不舒服;容易疲劳近视。

12、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保障自身安全。没有把握的,有一定风险和高难度的危险活动,一定要拘束自己,不能逞强冒险,夏天皮肤出汗,如果受伤伤口不好愈合容易感染。

  通过讲座使同学们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对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