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人民画报《道德图》:好人老郭

发表时间:2012-10-30 阅读次数:1029
开栏的话: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会在道德建设方面的论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了促进中国道德生态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2年,《人民画报》与中国文明网合作开设《道德图》栏目,对“道德人物”和“道德现象”进行报道,宣扬道德传统,讲述道德故事。

  

在辽宁鞍山,有一位普通的公路管理员,工友们都叫他老郭。他叫郭明义,是 “五零” 后,埋头做了几十年好事,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怪,但包括他自己都想不到,有一天他会因此成了明星。

  现在,他是闻名全国的道德楷模、当代雷锋,还是新浪微博人气排名100强的网络红人,开博半年粉丝数就超400万,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国际影星李连杰。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编成话剧,还出了书。有人敬佩,有人质疑,但这一切似乎和他没啥关系,他继续我行我素,坚定地做好人老郭。

爱管闲事的“捐献狂”

  2011年春节,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老郭受邀参加了央视春晚。大年初一返回鞍山,他先去给老母亲拜年,陪她吃了顿饭后,马上赶到浴池,为工友们搓澡。大家看到他都非常意外, “昨晚还在春晚上见到你了,今天怎么到这搓澡来啦。” 老郭说:“每年三十晚上都是和大家一起过,今年抱歉了。”

  老郭是鞍钢齐大山铁矿采场的公路管理员。义务给工友们搓澡,起初是为了号召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来坚持至今。

  2006年,老郭得知有两位工友的女儿和儿子分别患上了白血病和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为了救两个孩子,让更多的人知道两个孩子的事情,他想出了当义务搓澡工的办法。平时,工友们辛苦一天后都会到职工浴室洗个澡再回家。老郭就经常在这里“碰” 到大家,“顺便” 帮大家搓澡,一边搓,一边嘴里说个不停, “你知道咱矿上有个小孩得白血病了吗?其实只要多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可能配上型,就能救孩子的命。”

  最终,在老郭的感召下,共400 多名职工参加了首次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活动,后来又陆续有很多人加入。爱心创造了奇迹,得病的女孩儿最终配型成功并康复出院。可是,另一位工友的儿子却没能找到合适的配型者。当时,为了救那个孩子,老郭在鞍山电台介绍病情时失声痛哭。

  其实这两位工友与老郭都不过是点头之交。工友都说,老郭是个怪人,总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为了帮别人,他几乎是个 “捐献狂” ,把整个家都捐了。

  凭老郭的收入,他本可以过着宽裕的生活。他自己月入四千多元,妻子孙秀英在鞍山市第四医院工作,月入近两千元。可是,老郭却永远过着穷日子。他一年四季永远穿着一套工作服、一双反毛的大头鞋,工作服上多半还打着补丁。这让老同学们都认为他生活很困难,同学中有红白喜事,几乎都自动将他忽略,因为 “怕他随不了份,面子上下不来” 。

  老郭的家可以真正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家三口还住在20多年前建的不到40平米的一居室,外墙脱皮,楼道露着钢筋。家里没有任何装修,水泥地、白灰墙,连个衣柜都没有,穿的用的都堆在床底下。

  家里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答案只有一个:捐了。

  在老郭办公室的抽屉里躺着一大摞汇款单,那是他资助全国 180 多名特困生的学费。鞍钢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杨靖波替他算了一笔账,他在鞍钢工作28年,工资总共29万元,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了12万元,占了近一半。

  老郭家里先后买过三辆自行车,每次刚买没多久就被捐了,妻子没敢再买。电视机也捐过三台,后来鞍山团市委听说此事,特意买了一台送给老郭,并声明这是国家资产不能捐,全家这才安稳地看上了电视。

  老郭不但捐钱还捐血。从1990年至今,他先后无偿献血28次,捐献血小板49次,累计献血近6万毫升,相当于成人全身血量的十多倍。 2006年,他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2009年,他又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对老郭的行为,工友们一开始不能理解,给他起了很多外号 “郭大傻” 、 “郭败家” ,甚至一度以为他有 “病” 。有人甚至当面说:“老郭,你是不是献血献上瘾了?” 不管别人怎么说,老郭依旧我行我素。玩笑开急了,他也只是笑笑。

  老郭一捐再捐,家人也并非毫无怨言。有时,老郭早上一身干净衣服上班 , 晚上一身破旧衣服回来,因为他在路上看到个穿着破烂的人,心一软就跟别人换了。单位几次分房,老郭每次评分都排在前面,但他总能找到住房条件比他更差、更需要新房的人,连申请表也不曾填过。起初,妻子孙秀英也跟他急,但是所有怨言 “俺家老郭都能给我打消” 。

  孙秀英说,老郭最让他感动的也恰恰是这股韧劲。老郭也并非完全不顾家,每当她情绪不好时,老郭会做各种动作逗她开心。清晨上班前,老郭会说声 “老伴走了啊” ,然后 “叭” 亲她一下。她唯一的首饰是老郭花 28 元给她买的假钻戒。现在她已经习惯了 “有分歧,我妥协” ,她说,“我就是认为俺家老郭这人好。”

  老郭为何这么热衷于各种捐助?老郭说:“我也不知道我这个人怎么回事,好像把钱给别人以后,睡得更踏实。我也没觉得苦,我们有住有吃,生活得挺好啊,什么也不缺。现在挣多少钱算多啊?捐点钱,捐点血,也没影响我的生活,但是能让失学孩子有书读,能救别人的命,为什么不做?”

  

一条路走到黑的 “工作狂”

  每天,天刚蒙蒙亮,整个城市还在酣睡中时,老郭已经吃过早饭,走在上班的路上了。

  单位规定的上班时间是7点半,老郭永远5点半之前到岗。提前两小时上班,老郭已经坚持了15年,累计多工作15000 多小时,相当于多工作了5年。

  当老郭出现在公众眼前时,黝黑的脸,憨厚的表情,一身工作服,几乎所有人都立刻认定,他是工人。老郭也总是自称工人,其实,他的职位齐大山矿采场公路管理员是副科级专业技术干部。

  齐大山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老郭自1996年开始任采场公路管理员。这份工作原本完全可以一张报纸一杯茶,每天打打电话,问问哪里有情况,再报给修路组,坐等验收就行,顶多一个星期去一次现场。但是,老郭偏偏把它干成了一份 “苦差” ,不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每天都在蜿蜒曲折长达 40 多公里的矿山里行走,随时了解道路情况。

  于是,在这条维系矿山生产的“血管” 上,除了庞然大物般的翻斗车,常年只有他。

  有人说,老郭本该有比现在更好的 “前程” 。

  他1977年参军入伍,在某部 “钢铁英雄连” 五次获得嘉奖,被评为 “学雷锋标兵” 。1981年转业到鞍钢,做大型生产汽车司机时,他创造了单车年产的新记录;任车间团支部书记期间,他所在的支部成为全矿标杆;在宣传部任理论教育干事时,他撰写的党课教案在矿业公司评比中获一等奖;在车间任统计员兼人事员时,他参加统计员资格全国统考,是当时矿上唯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

  1993年齐矿扩建,需从国外购进电动轮汽车,不识ABC的老郭硬是通过自学考入英语强化班,进修一年后出任现场口语翻译和英文资料翻译。作为翻译,进口备件的质量原本与他无关,但他每次翻译时都要认真检查,前后共发现了5台电动轮质量问题,使齐矿最终获外方赔偿10万美元。扩建工程完成后,外方想聘请他任驻中国代表,日薪13美元,老郭拒绝了,理由是 “不能给老外打工” 。

  至今,53岁的老郭依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还凭着自学和进修,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有人说他,“你怎么反而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 老郭说,“无论做什么,只要爱一行,专一行,都能取得成绩,收获快乐。”

  矿上曾提出,为他换个轻松些的工作岗位,被他拒绝了。老郭说,他愿意和工友们在一起,他甚至感谢自己没有当上官,“不然有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人,那样会听不到大家的声音” 。

  老郭为何这么“认死理” ?他说,从小雷锋就是他的偶像。但家人的答案是:他像他爹——简直越来越像。

  老郭的父亲当年也是齐大山矿的矿工。多年前,老郭的父亲舍身救掉落水井的知青,被评为省劳模,受到周恩来接见。至今,老郭家依然保存着总理送给他父亲的请柬。郭父后来升为齐矿革委会主席,矿上要分他两套房,他只挑了小的一套。郭母因为会推拿,也常常为邻居免费治病。

  或许是受父母的影响,郭明义小时候就以“实诚” 著称。小学假期,老师要求抓耗子, 上交耗子尾巴为证。许多同学嫌脏, 就偷车老板的大鞭子, 用锉刀将鞭梢挫几下冒充老鼠尾巴,只有郭明义老老实实地满世界抓老鼠。

  

传递幸福的明星

  老郭现在成了名人。在镜头前,他仍会紧张;在报告会上,他认真地讲每一个字;面对领导、记者和所有像对待英雄般簇拥着他的人,他保持着朴实的微笑和适度的拘谨。不管走到哪里,当他发现可以做一些事时,无论是捡垃圾,帮助困难学生和家庭,还是帮老人拎重物,总是他两眼放光、最有活力的时刻。

  有人质疑老郭作秀,他说,过去没人知道做那些事会出名,但他已经做了几十年。至于如今又是报告会,又是媒体宣传,老郭说,他站出来,是想让大家知道这社会还是有好人。 “不能整天宣传那些不好的事,也要有正义的声音,别人看到我做的事会思考,会效仿,这样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

  虽然过去很多人因为不理解老郭而说他“卡” (辽阳话, “ 傻 ” 的意思),他也说自己做人做事好像有一种“二楞子” 的精神,但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郭傻子” 并选择和他站到了一起。

  两年前,郭明义爱心团队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志愿者总数已经增加至46000余人,成立的分队已有100多个。辽宁省14个市地都成立了分队,省外成立的分队有重庆、新疆、四川、北京、内蒙、江苏、山东等10多个分队,参与奉献活动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

  近一年来,老郭得到各级组织的奖金、慰问金和各种组织、个人捐赠给他本人的资金,达20多万元。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省部级领导,向鞍山的一名困难学生捐助了10年的助学费用;一位北京的民营企业家一次性为爱心团队捐款12万元,不仅不透露姓名,连公司的名称也不肯说,只说相信老郭,他可以“随便用” 。

  既然他在公众中享有很高的公信力,大家都信赖他,他是否想过自己搞一个郭明义爱心基金?老郭说,他暂时不想,因为一旦建立基金,他认为,所有钱都应用于慈善,所有工作都应是义务的,不能有一分钱用作活动经费和工资,但是,他只能保证自己怎么想,没法保证所有人都和他一样。

  曾有一位私营企业家想请老郭出席剪彩仪式,允诺给他10万元出场费,还说这钱他可以用来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老郭还是婉拒了。老郭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我的脑子得清楚。”

  最早领导动员老郭开微博,他起初不愿意,一来他过去连网都没上过,二来他怕影响工作。但是,试着学习上网,他渐渐发现网络为他打开了又一扇全新的窗口。 2011年3月25日,“鞍钢郭明义” 新浪微博开通,仅70多天粉丝数就突破100万。通过微博,已有5000 多人报名加入爱心团队,有100 多个有困难的人得到了网友的帮助。老郭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成为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他欣喜地说:“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充满着爱,许许多多热情的双手激励着我继续奉献爱心。” 现在老郭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iPhone4,这是矿党委送给他用来上微博的,不许捐,大概也是他所有财产中最贵的家当。

  过去,老郭连鞍山都很少出,现在,他经常坐飞机,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种爱心活动和报告会。老郭说,他总在飞机上暗暗告诫自己:“你虽然在天上飞,但绝对不能飘!”

  从外地回来,无论多晚,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老郭永远准时出现在采场工地。公众现在看到他时,更多地是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和人们的鲜花与掌声中。但是,更多的时候,老郭仍然一个人走在矿山的公路上,一圈又一圈。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提出各种问题,试图找到老郭内心是否存在哪怕一闪而过的彷徨犹豫。但是,这些努力都像浪花拍在石壁上,很快就被粉碎了。

  老郭说,他不过是在保持着一个天真的小孩的意识,做到再简单不过的事。

  “今天你微笑了吗?” 在微博上,老郭经常用这句话跟大家打招呼。他还写了一首诗,叫《把幸福给你》。他说,这么多年来,当他能够帮别人一把时,当别人看着他眼神中充满感激时,哪怕不说话,他也可以体会到那种特别的温暖。 “ 那是人性最美的一面,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 老郭说,我不要别人回报我任何东西,我只希望把这幸福的方法传递更多的人。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给予本报道大力支持,特此鸣谢!实习生程心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