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样才能打造出生本愉悦高效的课堂呢?专家们的点评,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反复研读,字里行间寻找叩击自己心灵的文字。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语文教学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初见文本,教师理应以普通阅读者的身份,与文本对话。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这样说:“慢慢走,欣赏啊!”作为教师与文本初见时就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心浮气乱都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致命之伤。放松心态,忘记教学任务,从容的与文字交流。用悠然的心与作者对话,字里行间感悟撞击心灵的瞬间。慢慢走,细细悟,在文字中徜徉、欣赏,用自己的生命、灵魂感受文字的力量。当你的心被温柔了、幸福了、震撼了,那这样的文字就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引导孩子们细读品味的。
二、关注学情,在文本中寻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规律。
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是生本高效课堂中最为鲜明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是关注学情的首要任务。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我们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制订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好几种预设,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随时调整,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走向生本,就是让教学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只有学
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另外,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正如沈大安老师所讲的,我们要转换角色,从学生的立场读好文本。教师解读文本要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站在儿童的视角读文本,考虑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诉求: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可能会有哪些读懂?哪些地方他们会觉得有趣,哪些地方会受到感动?怎样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等等。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生本愉悦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