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卢志文《我们今天怎样做教育》一书,被卢志文校长的从容、淡定、坚韧、讲大局、识大体、明大理所感染,被书中的精彩与教育内涵深深吸引。下面对书中的几段话及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一块分享。
“有舞台就好好地演一个角色,没有舞台就静静地做一名观众。很多人的失败在于——处于舞台的中央,却做起了观众;或者人在观众席上,却把自己当个角色。”在教育的舞台上我们都是服务者,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使自己精湛的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还需要搭戏,因为一部耐人寻味、精彩的戏剧需要演员之间的默契、协调。所以我们要做到“到位”、“换位”、“补位”、“不越位”,“搭台”、“登台”、“补台”、“不拆台”。
“‘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领导需要得到同事的认可,有自己的‘粉丝团’,要服务于他人,要成为同事需要的人,在管理的过程中最终目标就是成就别人,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成就别人。或者说“领导就是激励、动员、规范、促进别人,实现持续共同发展”。
“‘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由讲到懂,依赖学生主动的‘学’;由懂到会。需要学生科学地‘习’;由会到通,离不开学生独立的‘悟’。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与此意也是大同小异。可是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事实上我们授之于“鱼”的时候多,而授之于“渔”的时候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工作调研,从实际出发,让不会、不懂、不通现象无处藏匿。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这为我们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避免德育过程的盲目与无知。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避免工作的肤浅与重复。任何工作的成败责任心是关键,对一个人来说,责任心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发展潜力的大小;对一个单位来说,有责任心的员工,是单位品质提升的关键。
总之,卢志文校长通过自己的“修行”做到了郇山隐修所格言的秘密,懂得改变,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