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生本课堂的图景构筑

发表时间:2015-03-25 阅读次数:711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现实“教育力”的主要场所,理想的课堂应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的填充和获取为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知识的仆从转变为知识的主宰,教师才会由“代言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为此,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世界。

一、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什麽是生本课堂

面对以能力立意的新高考和即将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用什么教育理念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认真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建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 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行动研究"为载体,促使"生本课堂"的建构.

"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研究性的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象加以理性反思的过程.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重和心理压力大的现实,只能在行动研究中学习和践行"生本课堂",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建立与"生本课堂"相应的"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

为了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到每节课中,建立与"生本课堂"相应的"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的程度."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 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 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 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 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 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 "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 "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 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 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