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愉悦
发表时间:2015-03-30 阅读次数:919
目前,教育界关于"'生本、愉悦、高效'课堂教学"的提法应该是对学校教育实践的能够跟上科技时代、辐射长远未来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属于办学理念、现代管理范畴的"顶层设计"和"准确方向",结合"中层"的模式总结和方法归纳,加上"基层"的艺术技巧、个人特色和"摸着石头过河",教育事业、教学效果一定会按部就班、步步为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一、对"生本"的深度感悟
"生本"最基本最精准的界定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其余的"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等的说法只能是次级的延伸的意义。在此要的是"狭义",不必"广义"、"泛义",否则,会使人们的思想更加混乱。
即使是"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现在大家都认为简单的判断,也是多少年来才最终发现和悟出的基本道理,刚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且真正做到、始终贯彻对教师和家长来说好像都还差的挺远。
传统教学遵循的不够,以教师为中心而不顾及学生是多少年的事实真相,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保姆式又是多么一针见血的形象证明。
为何过去或现在仍做不到?主要原因:或者是根本无此认识、或者是认识不到位、或者是认识到了也还是"愿意"以教师自己为中心、或者是教师的调控驾驭能力不足而"心虚"……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切教育教学的起点、归宿和根本,不仅是课堂教学,整个学校的一切活动、一切管理、一切工作都应是如此,道理就这么简单和明确,关键是想不想遵循、愿不愿遵循、能不能遵循的问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方面,不仅仅是表面的口号,本应该就是教育的永恒的真理!
"以人为本"是整个单位、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的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本"自然是整个教育、所有学校的根本价值观。"以患者为中心"、"以来访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生为本"、"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健康为本→以心态为本→以德行为本→以智慧为本→以灵性为本"都是最好的佐证。
二、对"愉悦"的深度感悟
"愉悦"暂不以词典、辞海的固定解释为准,它表达的可以是"愉快喜悦";不是"表面的狂欢"、也肯定不是"烦恼的郁闷";最切近的应该是"中等程度的欢乐、喜乐、高兴、兴奋",是发自内心的、看起来平静的"内在快乐的心理状态";好似一颗"平常心"、"平和心"、"自在心"、"自乐心"、"安乐心"、"祥和心";这样的心理、心态、心情、心绪、心境、心灵是稳定的、平衡的、敏锐的、迅捷的、鲜活的、持久的,最有利于接受信息、快速思维;过于"狂欢"、过于"压抑"都不利于感官、大脑的任何活动。
"愉悦"是对情商而非智商的表达,是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是人的和谐性格方面的重要尺度,是生命的内在的微观的深层的心灵状态的表述;即是高效思维的前提,也是人的最终培养的自然目标;也就是说,一个人时时事事处处有一个"愉悦"的心态、一个"愉悦"的表情、一个"愉悦"的人格,比应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智力、突出的技能还要价值百倍。
要有"愉悦"的课堂,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是"愉悦"的,教师要做到课堂上"愉悦",那么,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愉悦",而且是以高尚的道德、全面的素养、广泛的兴趣、博学的知识、完整的人格、灵活的能力为基础、为背景、为内功;然后,教师通过"愉悦"的表情、"愉悦"的话语、优美的板书、身体的"语言"、生动的课件、形象的视频、漂亮的学案、真实的实验、直观的展示、生活的事例等,"感染"全体同学的全部感官得以调动和激发,大脑的记忆模仿思考探究自然会牢固、迅速、丰富、深刻,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发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