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1-02-25 阅读次数:223


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引领,继续围绕“悦动课堂”研究主题,加强科研引领,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以课题为引领,促进学校内涵

1.以“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将进行高起点的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并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召开校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三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完善规划制定。

2.谋划“十四五”科研课题,以名师骨干先行为行动策略,蓄积教育合力,深耕课堂教学,强化队伍建设。学校将开展“研读+研训+研课”的“三研”活动,深入推进教师微课题的研究。通过课例展示、研讨、培训、交流等系列活动,走实教师微课题研究全过程;通过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探索推广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教师课程及课堂的研发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提升专业素养,获得职业幸福感。

(二)以管理促落实,走实“常态化”规范管理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的有效保障。学校将进一步规范管理,有效落实每月教学常规调研制度,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试卷命题、课程实施、教研活动等进行随机调研。做好三个落实:一是针对上学期薄弱环节进行跟进式管理,注重调研后的评价反馈,有效甄别和指导学校的常态教学向优质高效的目标发展,强化教师责任意识。二是落实每周学科教研,有效推行常态听课与“预约课”制度。三继续实行工作效能量化管理,遵循“率先垂范、精诚合作、日事日毕”的管理服务准则,通过“跟一个学科、跟一个教研组、跟一个级部、跟一位教师”的“四个一”党员干部跟进活动,真正实现管理立足于校本,培养务实高效的的支部队伍。

(三)以研究为载体,提升课堂优质高效

找准推进悦动课堂的着力点,细化悦动课堂标准要求,确定各学科悦动课堂研究重点,深化教学研究力。

1. 深研“单元教学”,促教研组团队建设

本学期,各学科教研组围绕“单元教学”的研究主题,

开展教学研究。在教研组集备学习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单元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教研组内部分工合作,展示所有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本年级单元教学的基本模式或流程,听课后尝试进行课后评价研究。

2.摸索“作业评价”,促教学质量提升

结合市区关于作业设计、评价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我校将在上学期的研究基础上继续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评价相关研究,定期进行作业展评。

(四)以培训为途径,促教师“德能”双提升

1.内铸师魂,深挖师德内涵

健全教师全链条管理机制,驰而不息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三月份围绕 “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创新性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四月深入开展“厚植传统文化,涵养高尚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五月开展外塑师表,内铸师魂师德师风论坛,彰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六月学习身边的师德榜样,精准牵手帮扶一名学生,传递师爱,树立师德新风向。

2.精炼师能,夯实专业能力

学校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青年行知班、班主任等团队作用,名师导航引路,青年跟进成长,以学科教学研究主题为载体,搭建多元化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组团齐发展、师徒共发展、项目研究促发展的形式定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培训、学科专业素养培训、班主任专题培训,以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集中培训。扎实有效落实“三个至少”,每半月至少读一本教学杂志;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摘抄;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让不同层面教师在团队帮助下不同程度的成长。

实施路径及步骤:

1.学科组分解课题,承担子课题研究。

2.每个教师确立自己的“微课题”,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行动研究。

3.开展学科组研究展示,进行课例分析,进行科研成果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小组

由校长主持,教师人人参与。具体管理上由副校长室直接负责,由各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组成课题核心组成员,责任层层落实,分工明确。

2.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文献

多种渠道收集生活教育理论相关资料,并认真学习与研讨这些资料,努力把握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去大胆实践与探索。

3.建立资金保障和研究激励机制

校长作为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提供资金保障和人员保障,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尽量维持课题组人员的稳定,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奖惩激励机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4.注意资料收集,做好阶段小结

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原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特别是各种典型案例。同时,经常不定期地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进行阶段研究交流,努力对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进行较为深入的小结,为以后的研究及时进行调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