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行政管理-ssy>团支部-市实验>正文

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发表时间:2010-07-05 阅读次数:1180
    读了《儿童心理学》之后让我了解了七岁到十六岁的孩子处于各方面不断发展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是特殊的,儿童心理学中提到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儿童不完全跟成人一样。当然,从人的社会性来说,儿童跟成人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发展的水平来说,他们之间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儿童的脑的结构和机能还是不成熟的,儿童的思维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思维,儿童的劳动能力也不跟成人完全一样。儿童是小学教育的主体,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理解儿童,读懂儿童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初的迷茫,困惑,甚至生气挫败在读完儿童心理学后豁然开朗。在此我将我的主要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学生的心理有了更多了解、多了对孩子的一些包容
    一道题讲了无数遍,还是错。我经常对于用字母表示的题目反复反复的跟孩子们讲解,结果还是在格式上错误连篇,而且总是讲过的题目会做,换个数就又出现问题,这让我很生气又很懊恼。后来看到文中提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成形,还不能够推此及彼。比如在最初的时候孩子只知道分辨自己的左右手,而无法分辨他人的左右手。在生长过程中,该种能力渐长,但如果没有形象说明以及反复用不同方式强化,还是无法成熟地运用逻辑能力。
后来当我明白了孩子在这个阶段无法具有像成人那样的逻辑思维能力时,我就能很好地理解学生。当此类错误发生了,也不需要责问学生“为什么”,而是自我反思“为什么”没有考虑到这类可能思维漏洞的存在,甚至在考完试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通过该题的错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实验,增进师生感情
    例如有2个选项
1.老师说:请你流一下口水。
2.老师说:设想你在厨房里,从水果碗中取出一只新鲜的橙子,它在你的手中凉爽爽的。那黄色微凹的外表很光滑并有蜡质感,其两端呈小小的绿色圆锥状。这个橙子在你的手掌中,看起来很结实,沉甸甸的。你把它放在鼻子下,它发出一种特别的,只有柑橘类水果才有的味道,是吗?你取出一把利刀,把橙子一切两半。从两半切开的橙子中缓缓地渗出淡淡的橙子汁,与白色多汁的表皮形成对照。你把橙子送到嘴边,橙子的味道更浓了。然后,你深深地在橙子上咬了一口,橙子汁顿时充满你的口腔,那种只有橙子才有的酸味是如此浓烈。
如果仅仅是说出第一个选项就让学生流出口水恐怕很难,而如果借助于第二个选项,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抽象思维,相信很容易达到老师要求的效果。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而数学的教学中抽象思维是绝对少不了的,特别再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将对数学的教学效果形成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心理暗示,让学生有信心,促进教学效果
书中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以前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请了一位女士作为实验对象,然后让她蒙上眼睛,告诉他将会烫她一下,然后就是半个小时的讲解这个实验将会如何进行,将会用什么东西烫她一下,告诉她会烫哪,什么样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把“烫”这个即将要发生的动作向这位志愿者做全方位的讲述,让这位女志愿者形成一个将要被“烫”的暗示,最终,实验者拿出了一个冰椎,刺了那个被实验者一下,结果奇迹出现了,她的身上出现的是一个烧伤的痕迹。当然这个实验是有些极端,也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它却是一个最好的实例用来说明暗示在心理学中的作用。
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了解心理暗示如果能很好的运用与数学教学过程中,相信也会出现像上面那个实验一样的不可思议的成绩。所以我们老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渗透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他们是完全有能力学会这些知识的,让他们有信心,相信学生的信心一定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轻松自如,老师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放下书卷,我受益不浅。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本着科学的精神,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来为实践教学服务。发现问题不可再想当然,以成人思维来定势思维问题。要设身处地地将换位思考进行到底。儿童发展客观规律的指引下进行合理,理性的教育,又要通过教育不断促进儿童本身的发展。注重心理暗示和心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所以老师应该用儿童的心态去对待他们,让学生更加的亲近老师,相信教学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