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
教师发展-ssy
>
读书交流-市实验
>
正文
您目前的位置:
教师发展-ssy
>
读书交流-市实验
>
正文
榉树下的思考
发表时间:
2011-11-15
阅读次数:
570
榉树下的思考
榉树下——儿时的思考
1988年,6岁半的我,进入江苏路小学读书,那时就深深地被中楼的古老和榉树的高大所吸引。在这所青岛最棒的小学里读书,我每天都感到特别的光荣和自豪,当别人问我在哪儿上学时,我都会大声地告诉他:我在江苏路小学读书。是的,这是这所学校赋予每个孩子的自信和骄傲。小学的六年里,大榉树下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春天,她嫩芽初长,每一缕细小的柔嫩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在榉树下跳皮筋、打猫尾的我就犹如这细小的嫩芽,在师爱的呵护下体味着童年的快乐;夏天,她浓绿成荫,为我们遮阳防晒,体育课老师总把我们带到她身边,那浓烈的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秋天,她变成了身着彩衣的姑娘,黄的、红的、深绿的、褐色的,美丽极了,成了我们作文中的常客;冬天,她披着一层雪衣服,依然屹立守护着我们这所古老的校园。幼时,在我的眼中,榉树枝干遒劲,散发着扎实认真地品性,我之所以能感受到,是因为我的老师们也是这样做的。她们用敬业的精神、清泉般的爱心,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我的班主任:杨鸿清、韩瑞芝、王晓青三位老师,是她们用智慧引导我、启迪我;我的数学老师:张爱云、张丽英、李美英三位老师,是她们教会了我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我的恩师们有的依然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有的虽然已经退休但为了学校的发展依然尽着自己的一份力。正是她们对工作的认真与严谨,对学校的热爱与依恋,换来了一代又一代江小孩子的自信与成功!而在我幼小的心中也埋下了一颗希望种子。
榉树下——成年的思考
2002年,我又回到了我的母校,这时她已更名为“青岛市实验小学”,已经是一所百年名校了,而这次进入母校,我已是这里的一名教师了,儿时的种子已经发芽开花了,我依然感到了自豪与骄傲!带着儿时记忆中的影子,当我再次来到中楼里,再次站到榉树下给我的学生讲起榉树的传说时,一种温馨袭上心头,更有一种责任谨记于心。百年的底蕴,厚重的积淀,是我们一辈又一辈的老师传承下来的,求真务实、争创一流,一直是这所学校屹立的原因,扎实认真是对每位教师的写照,爱校如家是老师们最本色的情感,我们的孩子依然自信大方,我们的教育依然勇于创新。
在这棵榉树下,培养了无数的祖国栋梁。今年11月2日,学校又迎来了110岁生日,学子们纷纷发来了祝福,我也有幸作为一名校友兼教师为她庆祝!在庆祝的当天,我所看到的、听到的,让我无不感动。当老校友举着“向母校问候”的红幅进入校园时,大家无不动容,是什么让这些已近半百的老人对这所学校如此热爱与眷恋?我想,应该是我们老师对教育的责任心、对学生的爱,“老师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面对我的学生,我总会起儿时的我,想到教我的老师们,扎扎实实将前辈的精神传承下去并把她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在多年之后,当再次来到榉树下,我也会像《榉树下》扉页中写到的那样“我们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在这里留下汗水,我们有无数的经历难以忘怀,我们有无限的深情难以割舍……”
上一条:
《榉树下的思考》纪婉琦
下一条:
在榉树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