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第一、二部分)读后感 班翔

发表时间:2012-03-01 阅读次数:642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第一、二部分)读后感
市实验小学 班翔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我们不得不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每组约2至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基于在莫顿﹒道奇的目标结构理论、约翰逊兄弟的社会互赖理论、认识发展理论、动机理论和阿尔波特的接触理论等教育理论上的一种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的特征:
从英语学科的交际特征和活动特点来看,合作学习活动应包涵以下五大要素:   
1、积极地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ndence) 
2、面对面地激励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3、每一成员的个人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4、人际交往与小组技巧(Interpersonal & Small Group Skill)   
5、团体历程(Group Processing)   
从这五个要素来看,合作学习使得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完成小组预期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依赖和相互帮助,并带着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责任感在激励互动、个人学习成效得以提高的基础上达到团体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大有神益。
(二)围绕以上合作学习的特征,我不禁思考自己的英语课堂。
1. 现在的英语课堂应加入适当的合作性学习的互动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为了“教教材”而教书,而是转变成为了“用教材”而教书。
2. 改变传统的课型授课模式,增加任务型、合作型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合理恰当地使用,将实际任务的运用放入课堂英语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有事情可做,每个合作小组都有任务可干。
3. 通过合作增加语言的运用。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互教互学、自主探究等方法,将语言知识结构真正运用到课堂真是教学情境中,增强运用的生活性、真实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