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
教师发展-ssy
>
读书交流-市实验
>
正文
您目前的位置:
教师发展-ssy
>
读书交流-市实验
>
正文
让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亮点 蒋文
发表时间:
2012-03-01
阅读次数:
776
让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亮点
——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后的思考
青岛市实验小学 蒋文
老师们,大家好!上周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们在于冰主任的带领下围绕假期中阅读的《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进行了读书交流,下面我把组里老师们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和大家作一交流。交流的题目是——让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亮点——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后的思考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深刻体会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老师们已经意识到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与人的合作。可以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已被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亦可以在与同学交流中得到启发或解决。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弥补或完善自己思维漏洞的空间和时间。小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如何让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亮点,我们组老师也有共同的观点: 1、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任务的确立(也就是问题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是学生一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它必须借助小集体的协作力量,在小组内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还以《匆匆》一文为例,如若要设计成“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我认为任务指向应该是,举全组之力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有没有对此作出回答,读完课文之后,你们的一致感受是什么?这样的任务确立明确,也易于合作学习的操作。2、合作学习应将“刀刃”装在难点的突破上: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任务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组内切磋,以谋求对这一指定任务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解决行动。动用这些,目的显而易见,是希望藉学生的集体智慧,将文本内容进行“自我建构后的集体再建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得“精华”。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为突破难点服务。3、合作学习必须“全员齐动”: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可知,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要参与展示,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而这,是针对以往班级授课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进行创意改进的“匠心”所在。教师课堂组织的力气就必须花在激发学生“全员齐动”上。课堂上我们应特别关注那些比较沉默、沉寂的小组,参与他们的合作、讨论,以自己的模范示范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课前,教师就应在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上下功夫,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气质,现有的学习状况等因素,尽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争使每个组的成员组成“旗鼓相当”,这样有助于课堂学习引进“竞争机制”,以“小组的荣辱”来迸发学生全员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激情。4、合作学习的成果必须多样化展示,允许在各组启发下的不断修正完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只展示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更重在倡导小组能创造性地展示学习小组的合作成果。特别希望,后发言的小组能在其他发言小组的启迪下,不断地修正完善原有的决定,不走与前面小组一样的路,力求风格各异,呈现多样化。当然小组推荐的代表在展示成果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集体,不能把“我认为”老挂在嘴边。
在实践中,老师们也谈到了一些问题和遗憾,现在归纳起来主要有:1、缺乏主观上的真正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要通力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独立,个性化强。不愿意合作或者说是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其二不同的层次孩子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的距离,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于和后面的学生交流,甚至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间的学生应该成为合作组的主力成员,但是相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信和优势相对于前面的学生来说也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底气,他们也需要后面的学生的支持和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甚至是认可。
2、主动性差,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很遗憾的是在最初的运行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效率。这一遗憾告诉我怎样发挥小组的各种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扬其长, 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这样就能调动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事干,也能干,更要干好
3、表面热闹,思维不动
在合作中由于人员集中,七嘴八舌,甚至有辩论等显得课堂很是热闹,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动,真正的意义的动是思维的动,只有思维真正的动起来,才会带动口、眼、手的主体的动,自然的动,课堂才真正的充满了活力。
4、座位集中,容易出现纪律干扰、学习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各种矛盾冲突等相互干扰的负面影响。
合作学习运行的初期,因为学生初次合作,激情很是高昂,但一段时间后马上出现这些负面的影响,压力大大,很多的师生产生了想退回去的消极想法,合作运行面临着决定性的挑战,在困境中我反复思考论证认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反弹,也是必经的过程,针对以上问题,调整完善。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做以下改进
1、进行多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A、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即使己有不同的看法也要也要文明辩论,不能鼓倒掌喝倒彩甚至是挖苦讽刺;同时也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B、正确对待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合作中的摩擦是避免不了的,要学会谦让,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和摩擦,,辩论是就问题而言,不是针对人。
C、依法治组,引导教育小组成员要有纪律意识,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战斗的合力,对待小组之间的出现的纪律的问题,不是消极的整治,而是充分调动小组整体的力量和正义,以“连带”的政策给小组和出现纪律的成员施加心理压力,也就是把个别的成员的纪律问题放到整个小组的团结力里来处理,从而从间接的渠道激励后进生的自觉转化。
2、评价考核激励竞争使合作学习充满新的活力
在合作学习中要想有活力必须引进激励竞争的机制,为此我们可以分别从课堂的主体参与,团队的合作力、小组的纪律、工具学习习惯和方法、作业笔记、优差互帮等几大的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的张扬的特点,把个人的得“星”和小组的得“星”相结合起来,小组的得“星”的同时每个成员都获得“星”,每个成员的得“星”的总数正好是小组的整体的得星的基础,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
总之在探索中还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遗憾,但我会继续研究探索,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让合作在课堂上展现魅力,让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上一条:
合作学习的意义 李琰
下一条: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读后感 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