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王甜
发表时间:
2011-06-29
阅读次数:
471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2012.6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执教教师
王甜
课题
小数加减法
教材版本
青教版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减法中,被减数减减数,但是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或一个整数减小数的情况该怎样做?
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算理和算法上是相同的。小数加法既然和整数加法是相同的,那么小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也按照整数减法的方法做呢?出示课件:0.62-0.38 6.2-0.38 62-0.38
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独立计算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做到第二题、第三题时开始犹豫,出现方法上的质疑,而有的学生做的就比较顺利,这时老师提出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做法,讨论一下应该怎么计算,说说算理。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下,也是一个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程度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的过程。这时找一个小组的三位成员共同完成三道题的板演。
集体订正时,找一名学生说出第二题的计算过程。在说计算过程时,老师质疑被减数的百分位没有数,怎样减?生答:添0补位。师问:这里可以添0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先添0再减,明确算理。
【评析】: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是基本相同的,我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突破点,时刻让学生在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对比中学习小数加减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且能够把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进行整合、建构。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不仅充分锻炼培养了迁移类推能力,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整节课上,沉浸在自主探究的乐趣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特别是在小数减法的教学难点突破上,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比,类比的探究过程中,不但发现了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还对算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丁超
下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张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