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青岛市实验小学 王惠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世界观也是不同的。”这是我看完影片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名叫伊夏的7、8岁小男孩,他和常人不太一样,他有先天性的学习障碍:他有空间定向障碍,在作业上经常犯把单词的字母写反的错误;他缺乏应变能力,对飞过来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没有太多概念;他有阅读障碍,课文在他眼里是会跳舞的。在学校他是一位最不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孩子,在被学校劝退后,父母把他送到了一个寄宿学校。在那里一开始,伊夏对学习差点患上了恐惧症,幸亏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姆布斯对他伸出了关爱的手,尼库姆布斯老师耐心地说服伊夏的父母和校长,用他的爱心以及独特的教学方法为伊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小男孩伊夏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
我被此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深深打动,他不因为主人公的迟钝而恼羞成怒,不因为主人公的离奇的想象力而歧视,不因为主人公的另类而头痛,更不因为主人公试卷上的满江红而训斥、责罚。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作为一位美术老师,他用爱心、关心、耐心深深感化了伊翔,给予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当伊翔对世界、对生活失去信心时,是尼康老师挽救了他,给予他温暖、耐心,这无疑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育。
一种成功的教育不只在于学生的成绩有多好,而在于学生们懂得如何做人。关于这一点,尼康老师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真真正正的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做到了因材施教。
我从尼库巴老师身上还学到了 “读懂孩子”和“不放弃”七个字。或许在班级中,很难做到真正的了解每一位孩子,那么对于那些相对特别的孩子们,应读懂他们,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从本质上剖析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显得如此重要。在影片中尼库巴老师告诉我们,读懂孩子,并不是单纯的观察孩子们平时的表现,用成绩检验他们,而是应该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在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中,寻找共同点,找出隐藏在那些错误下的根本原因,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永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微笑去关怀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一点点的重拾自信,找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