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303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潘玮

两则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有家著名的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大多数应聘者都很有自信地一一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未被录用,只得泱泱而去。

后来,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看到洁净的地毯上扔着一个小纸团。这位应聘者不经意地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把它扔进纸篓里。这时,主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这个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了一下,打开纸团,只见上边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公司任职。”

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为了这家著名公司的总裁。

另一位应聘者同样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层层考试,最后脱颖而出进入面试阶段。在面试现场,主考官让她将椅子挪近一点。她当时并没有在意,在挪动椅子时发出了较大的响声,结果使她失去了这份唾手可得的工作。

事后,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当时把应聘可能考虑的细节全都注意了,当时衣着整洁干净,自荐材料制作精美,回答问题也可以说是干净利落,但万万没有想到,主考官要我挪椅子竟然是一种考试。”又是一个没想到,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栽倒在这“区区小事”上。

其实,两个故事蕴含着同样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

我们的日常行为中40%以上都是习惯性行为,从驾车到做早饭和性生活都成了不需要费多少脑子的自动行为。《纽约时报》商业记者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不过我们可以改变习惯。

杜希格研读了数百篇科学论文,采访了写这些论文的科学家,转述了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关于习惯的形成与改变的有趣的发现。他说:“一旦你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你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以及责任。”无论是侧方位停车、赌博,还是锻炼、刷牙等习惯养成活动都有着同样的行为学和神经学模式。习惯有三个组成部分:刺激、例行行为和奖赏。刺激告诉大脑进入自动模式,让行为展开;例行行为即习惯性行为;第三步是奖赏,一种你的大脑喜欢的东西,帮助大脑在将来记住怎么做。慢慢地,例行行为变得习惯化,个体开始期盼获得奖赏,从期望中得到的奖赏会跟行为本身一样大,这一现象叫做渴望。比如,期盼点上一支烟几乎跟抽第一口时一样爽。

我是在百忙之中将这本书打开看的,也是源于一种习惯,我知道事情很多,看的时候难免会粗糙一些。在我们的身上有一种看似微不足道却影响着人一生的力量,就是习惯。习惯概括为人的意识,人的精神的行为均受这种看不见,触不到的强大意识支配,而我们对这种意识也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将自己受不同意识所支配的行为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的脑海过一遍,继续保持那些我们想过后为之舒心的习惯,摒弃那些我们看过后眉目纠结的习惯。理论用嘴说出永远是最容易的事,要想真正的付诸实践,改掉习惯,我们要用一个习惯去改变另一个习惯,他也说,一个新习惯的产生会让我们惊喜不已。我非常同意这种说法。只有主动去改变潜意识,我们的生活才有可能发生改变,否则,我们只会继续那种我们以往一点一滴构筑起来的生活方式。“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锻炼和开发我们的大脑……恰当地锻炼、恰当地使用大脑,将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将进一步拓展大脑的容量,并使我们获得新的能力。”爱迪生进一步解释道:“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其实错过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不仅如此,他也会因此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爱迪生真正明白,正是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人们把自身更多的潜能开发出来。

真的,除非你去改变一些你每天都做的事情,否则,你的生活只能一如既往。成功的秘密就隐藏在你的日常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