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张燕 青岛市实验小学
《习惯的力量》,在我看到题目的那一刻就大概猜到了,应该是讲习惯对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和作用,在我读过之后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喜欢作者理性的讲解和故事性的讲述。先让我明白是什么,然后为什么,最后告诉我怎么做。给我的行动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方向,然后给出理论依据,最后给出实际行动的建议,有理有据,很让人信服的接受。
在我通读完全文后,已经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第七章“有效小技巧,帮你改习惯”更感兴趣,想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书上是这样说的:“设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坚持——把它大声说出来——用笔记下前进的脚步——支持团队&最佳战友——在镜框上贴一张小纸条——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书面写下来——永远不要低估你的潜能”。每一个步骤都说的都很简单,却科学又具体,道理也浅显易懂。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潜能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但却有待开发的潜能。问题只是,我们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潜能。下面的例子将充分说明这一点。
一天晚上,一个人在酒吧里喝醉了。从酒吧出来后,觉得头晕目眩的他并没有冒险去开车,而选择了走路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开始下起了暴雨,他于是决定抄近路穿过墓地。然而,不幸的是,由于黑暗和暴风雨的干扰,他没有注意到脚下刚刚挖好的墓穴,一头栽倒在墓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试图爬出墓穴,但是,雨水的冲刷让两侧的泥土变得泥泞而湿滑,更何况酒醉让他昏头昏脑!几经努力,他还是没能够爬出来。筋疲力尽的他,只好在角落里蜷缩成一团,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无巧不成书。又有一个家伙,同样喝醉了酒,因为想抄近路而穿过墓地,也不幸落入其中。在耗尽了每一分企图爬出墓穴的力气之后,同样得出了当晚无法逃出墓穴的结论。
就在这位老兄四处折腾的时候,睡着了的那位老兄终于醒了。隐藏在黑暗的墓穴角落中的他,用一种沉重而焦躁的声音说道:“你永远无法逃出这里。”猛然听到“空荡荡”的墓穴中发出的地狱般的声音,第二位老兄大受惊吓,他几乎没有迟疑,便纵身跳出了墓穴,一路飞奔地跑回了家。”
故事的寓意显而易见,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低估了自己的潜能。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确信自己根本无法逃出墓穴,从而放弃了跳出墓穴的努力。第二位落入墓穴的老兄尽管也已经确信自己根本无法逃出墓穴,但事实上,他完全拥有跳出墓穴的能力,最终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太多的时候,我们也是像这位老兄一样,彻底低估了自己的潜能。就像我们在工作中,接受一项重要又艰难的任务时,通常会先根据平时的工作情况估计下任务能否完成,当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更多的是采取认输或者放弃的态度,但其实对于自己的最大潜能到底有多少,很难估计,因为潜力是难以估量的,不是有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虽然说得有点过,不过事实如此,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被“现状”迷惑,导致我们对自己潜能的低估。所以书中建议:“我们应该把精力积极投入到“可能”领域的开拓。”权衡好“现状”与“可能”的关系。书中还是借用小事故揭示了马克•吐温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精妙阐释。
总之,我们能够实现的成就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书中的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饭,便坐在电脑前,从来不考虑那样长期会使自己的身体走样;平时不爱运动,出门也常常打出租车,这样既浪费又会养成贪图享受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强加管教自己的习惯。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万一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对于总的比较,我们也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强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克服不良习惯,把自己的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所以,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使自己不成为空想家,让我们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