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如何培养和改变习惯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332

如何培养和改变习惯

潘怡涛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自己都觉得厌恶的习惯,比如毫无节制地吃零食;也都希望能够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周至少锻炼三次以上。有句老话说:人是习惯的动物。那么是什么形成了习惯呢?不断重复的某一种行为。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习惯的成因及效用:个人,组织,社会。这本书告诉我们: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但却能够被替代,而且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这方法,那就是改变习惯的回路。这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书,但让改变发生的基础是:1,你相信可以改变;2,你去有意识地做出了改变。

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个人的人生轨迹,成功或者失败,幸福或凄惨。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大脑形成习惯,就像电脑会把需要经常运行计算指令固化成硬件,可以节省计算,让大脑更高效地运转。习惯的回路由三步组成,第一步,存在一个暗示,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 

有了这个回路,你就可以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希望养成的习惯。比如,你看到穿着比基尼的美女(暗示),就决定去锻炼身体(惯常行为),这样你就能够拥有傲然的身材(奖赏),在海滩上晒太阳。当然,只有暗示和奖赏,并不能够形成习惯,还需要培养一种对奖赏的渴求,这些渴求才是真正的推动力,让你在看到暗示的时候能够重复你的惯常行为,去追求最后的奖赏。

而改变习惯,必须要做的就是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偷换其中的惯常行为;这就是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你无法根除坏习惯,你只能改变它。你每天下午三点的时候就忍不住走动走动,吃点什么,一年之后你发现自己无形之中胖了20斤。你希望改变这个习惯,你就需要弄清楚自己分析自己吃东西是为了满足什么渴求,是因为饿了,还是因为想走动下活动筋骨,又或者是和同事朋友聊聊天。保持暗示(看到时间是下午三点),奖赏(满足感),去和朋友聊聊天,刻意地重复几次,如果不能从中得到满足感,那么就改变行为;把和朋友聊天变成上网几分钟,如是几次,了解驱动自己行为的渴求。

当然,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改变也就更费力,你了解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可以成功改掉坏毛病,你必须得有意识地行动,下决心真得去改变,才能够戒掉那些坏习惯。换句话说,就是你必须相信习惯是一定可以改变的,只要你付出需要的努力。让这个信念变成你的信仰,加上你在旧习惯中的渴求,就可以改变你的坏习惯。而且,很多时候,有人帮助,或者团体互助更能够形成信仰,改变你的坏习惯。这或许可以解释美剧里为什么有那么多戒酒互助组,戒烟互助组,戒性成瘾互助组。 

习惯是可塑的,尤其你当你有意识地应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