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青岛市实验小学 孟蕾
寒假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人的生活轨迹和生命历程的书。因为习惯塑造了一个人日常生活的轨道,建立新的习惯,就是从一个轨道跨越到另外一个轨道,这需要勇气、智慧和能量。这本书向我们解释了其中必备的智慧,书中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终生受益。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科学的方法,恰当的教育内容,需要持之以恒的反复练习。下面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以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1.用欣赏的眼光走近学生
“赏识走向成功,抱怨走向失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告诉自己:要带着一颗和孩子一样的童心,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注视他们,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尊重、去欣赏。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赞赏,从而唤醒他积极向上的信心。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来观察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实施有效的教育。
2.用亲切的教态拉近学生
课堂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阵地,教师亲切的话语,纯朴的笑容,会为学生营造一片温馨的课堂。课堂上发现学生走神了,送给他一个微笑,他会马上意识到,集中注意力来听讲;两个学生讲悄悄话,友善的给他们做一个暂停的动作,他们的脸上立刻露出歉意的表情;与学生谈话语气温和,循循善诱,帮他分辨是非,他会心悦诚服的点头,并努力改正缺点。课堂上亲切的教态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牵拉着学生走向成熟。
二、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训练。训练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1.用“游戏”激发培养学习习惯的兴趣。
“游戏”是中、低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把一些枯燥的学习习惯要求融合在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习惯”的训练,达到教育无痕的效果。中年级学段学生的习作中错别字较多,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为了帮助学生改正这一不良写作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建立错别字医院,当小医生诊病字”的游戏。把错字本分成三列格,把日记、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抄在第一列格,称为“病号”;找到病因,写出处方,添在第二列格;“治疗”完毕,把正确的字写在第三列格。学生不光给自己的作文诊病字,还相互交流来诊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全班“会诊”,把共性的错别字挂在墙上,师生共同分析“病因”,对症下药。经过这样的游戏训练,学生会自觉写好每个字。
2.用“儿歌”强化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
“儿歌”节奏感强,琅琅上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中把一些课堂上需要反复抓,长期抓的学习习惯编成儿歌,譬如:发现学生课堂上发言声音比较小,在集体中不知该如何交流。于是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要求并指导学生编成说话习惯儿歌: “一人发言大声说,两人商量悄悄说,三人以上轮流说,别人讲话我倾听”。组织学生熟记成诵,课堂上适时提醒,不断强化,促使良好的说话习惯更快地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演示教具,或提一些要求,我就把看老师演示教具的要求编成:“定睛看,侧耳听,言语动作记心中”。需要时,我问学生:“现在,我要演示教具了,你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就齐声回答:“定睛看,侧耳听,言语动作记心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儿歌,能较好的集中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榜样引领,给学习习惯的培养注入前进的动力。
树立同伴榜样,在班集体中开展“好习惯,伴我行”活动,根据积分评出“课堂演说家”、“小小书法家”、“倾听小专家”等。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就如同竖立在学生面前的一面旗帜,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良好的习惯去熏陶感染学生。习惯不仅要训练,有时也有模仿,教师就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每天认真的批改作业,学生也会用心地去完成作业;我们板书工整、漂亮,学生就会模仿出一手好字。
三、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力保障。
根据实验研究,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时间越长,习惯越稳固。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习惯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有效的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良好习惯持续的有力保障。
1.及时评价。当学生做得规范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及时评价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如:用语言夸奖孩子,为孩子竖起大拇指,和孩子拉拉手,摸摸孩子的小脑袋,给孩子赞许的微笑,奖励习惯卡,在评比表上得“优”,用手机发短信祝贺家长等。通过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使学生始终保持习惯养成的积极状态。
2.积累评价。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及时表扬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表扬不及时,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孩子的每一次、每一个好行为都得到表扬的话,往往会产生疲沓,频繁的表扬对孩子的震动就不大。所以,我们可采用积分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每一次好行为都可以得到一个分数,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用分数换取某种奖励。奖励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学习用品、玩具,可以是免写作业,还可以换取班中的某个职务。积分法可以起到长效的作用,对培养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3.动态评价。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习惯发展的过程,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簿,记录学生的成长、进步的足迹。这样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评价中。每评价一项,学生就经历了一次反思和总结自己行为的过程,从而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常常扪心自问:若干年前的小学生活留给自己什么?其实已经记不起曾经学过的课文,忘记了儿时的课堂,但一直留在自己身上的、陪伴一生的却是学习习惯。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重视培养学习习惯,让良好的习惯铸就孩子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