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读《教育魅力》有感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465

读《教育魅力》有感

                  青岛市实验小学   薛亚杰

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十分景仰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暑假拜读了于漪老师写的《教育魅力》,感触颇深,思索怎样成为有魅力的老师。每个时代都存在着拥有教育魅力的老师,他们聆听时代步伐,纵观社会百态,用心思考教育发展的方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从学情出发,创建了许多教育魅力的彰显方式,形成了不少耀眼的特征。

一、 放飞理想,崇尚基础

魅力来源于自我意象,即对自己的感觉与认知。如果说,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在人格、观念、形象、行为、才情、技巧等诸多方面,当一位教师将教育事业视为天职,教师和名字一样成为个人最自豪的一部分,并把这份事业和人生的理想高度融合,并流淌在生命的长河中,那这个教师是拥有教育魅力的。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因而,“志存高远”成为千古以来做人立身颠覆不破的真理。人要仰望星空,有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又要脚踏实地,直面现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坚韧与执着不断开拓新境界。

二、 生命与使命同行

育人的使命大如天。要担当起如此神圣的使命,教师内心必须深度觉醒,把日常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伟大的国家建设事业、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动力,生命融入使命,既奋然前行,又回顾反思,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于漪老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既是她数十载的身体力行,也是她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悟出的“为师之道”。她认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师身上必须有时代的年轮。

三、用生命诠释师生

1977年,《海燕》向全上海直播,于漪老师的爱人看完直播后说道,“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于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曾有位作家将教师职业设定为打磨螺丝钉的计件工,在我身边,不乏计件工式的教师。的确,教师这个职业做久了,常常会有职业倦怠,常常会生出很多无奈。然而,教师是塑造心灵的职业,不是计件工。做教师的人,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四、 尊重个体特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美是一种舒缓的爱,不见立竿见影之效,却在静守花落花开之时享有淡淡的幸福。然而,教育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遭遇“卡壳”的时候,也就是考验教师耐心和意志力的时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勇气和耐心,让学生得以扬帆起航。千锤万凿出深山,教师锤炼勇气和耐心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现”。这种以育人为目标的修炼,是对教师这个行业非利己、不含功利色彩特征的最好解读。

《教育魅力》是一本给教师的通识教育书籍,系统的阐述了时代呼唤教育魅力;教育魅力的内涵;关于教师教育魅力的调研、以及教师教育魅力的传承、功能、彰显和修养锻炼。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次这么具体详细的了解了教师教育魅力的意义,它包含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爱魅力、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而且惊讶的发现:人格魅力竟是教育魅力之首;形象魅力竟然也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阅读《教育魅力》这本书时,能感受到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几十年如一日。而且耐心、细心、毅力一样都少不了,教育急不来!我们都读过《牵着蜗牛去散步》,文章的最后,我们大彻大悟,原来是蜗牛带着我去欣赏世界。我们要反思,是否在教育的过程中太过急躁,要慢慢来,学会等待。现在,我与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对你有信心,老师对你有期待,老师有耐心等待你慢慢改变!”从爱的教育就是拥有爱心的教师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教师以爱育爱,用真诚培育爱的幼苗,它可以使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人,形成健康人格。教育家夏丐尊在《爱的教育》中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内容前都有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案例,从而导入许多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质,强调了教师只有不断地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才能真正通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谛。诸如:教师的德性——用德性育人这一章节。文章从三方面阐述了:一、教师之本是善良与爱,二、用德性去教学,三、教师德性之源乃责任与公正。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德性之本是善良与爱,对教师而言,善良是一种品格,善良是一种修养,善良是一种德性,善良中蕴涵着宽容与大度,善良中蕴涵着理解与尊重,善良中包含着仁爱友善,善良是教师对待学生最基本的规范等等。这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语言,使我们了解到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从而有助于重塑自我形象,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技巧,从而得到发展。   

曾经作为一个学生,我对于教师有着很多的想法,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个好的老师。而现在看来,作为一个老师,我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