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ssy>基本信息-市实验>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依章程办学自评报告

发表时间:2018-07-02 阅读次数:597


青岛市实验小学依章程办学自评报告


学校章程建设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石,是现代学校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学校充分认识到学校章程建设是落实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内部管理全局性、纲领性文件,力求高要求、高标准推进章程建设。现将我校办学章程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章程经过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学校章程经过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学校非常重视学校章程的研究起草工作,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法律顾问,责任督学为成员组成的学校章程起草小组,负责章程起草工作。起草小组在起草过程中,依据学校特色,分析学校情况,针对社会对现代教育的需求,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代表的意见,遵循了合法性原则:权限法定,程序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体现并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教育规划纲要;基础性原则:对学校重大、基本问题做出全面、原则的规定,统领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对校内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普遍约束力;特色化原则:从本校实际出发,体现学校文化,凸显办学特色。从2015年开始,章程起草组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章程初稿,经过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向学校征求意见,再形成章程草案初稿提交校长办公会征求意见,之后经过修改产生提交教代会审议的草案。在起草过程中,章程起草组先后召开多次研讨会,完成研究起草学校章程草案的任务。2015327日,学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就章程修订情况进行审议。经教代会举手审议、表决,一致同意章程修订草案。

学校章程的制定过程体现职工民主参与,组织广大教职工广泛开展讨论,不断完善方案,促进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章程的充分理解与认同。广泛听取了家委会、社会公众的意见,使章程起草过程成为学校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凝聚共识和促进发展的过程。

二、健全规章制度,加速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学校根据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审时度势,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凝炼办学章程。在 2017-2019时间里,修订完善了《青岛市实验小学管理权限》,增补修改了教育教学、干部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33条。同时将各项制度汇编成册,明确各个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清晰。健全的工作制度,促进了学校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方面发展,形成了高效有力的管理格局。结合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学校自己的特色,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德育工作和教学管理等更能彰显我校特色。

三、良法善治,学校章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坚持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结合实际现状,在传承的基础上实施创新发展,以打造榉树文化为载体,立足“人”的适切发展,在十三五课题“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小学STEM+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统领下,聚焦学生“三精神(平等心、坚毅志、创新欲)四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七大核心素养提升,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师生构建一所融现代化、人文化和特色化为一体的精神家园,培养“与世界同步的现代中国人”。基于学校深入挖掘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立体构建起“一化三核”式学校教育发展蓝图:以“榉树文化”为载体,通过夯实根基的自能德育;茁壮育干的个性课程;枝繁叶茂的多元平台三大核心路径,实现学校发展蓝图的向内行走,向外发展。

()完善人文民主、依法治校的学校管理

1.党建促校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青岛市实验小学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支部创新党建新形式、丰实党建新内涵,让“榉家同行”党建品牌亮起来。采取线上+线下、研讨式+互动式、理论性+实践性学习模式,党建学习融入日常、成为常态,通过集中学习、平台答题、主题党日、征文演讲、实践活动、参观红色基地等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活动,筑牢思想根基,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吹响党建工作“集结号”,党员“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浓厚,奏响学校发展新乐章!

2.领导作风民主,注重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理论学习,学习教育法规条例、教育教学理论;二是抓作风建设,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具有民主的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是抓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作风民主,能认真履行职责,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制定了科学、全面的考核办法。学校组织机构健全,内部实行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次清晰,责职明确。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深耕“自能公民”德育教育品牌,架构“1+360°”全员育人导师制,探索“全景式”多元一体化评价,以融合之力,多渠道共育学生爱国情怀。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线,以 “传承红色基因”和“我们的节日”为切入点,从班、校双层纵深推进开展少先队特色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切实成长。积极开展践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文明公约》活动,以公约、守则助力学生文明行为。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传统文化课程、中华美德课程、礼仪课程、研学课程、“C?C”心理绘本五大类课程,实现课程育人,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架构实施了“榉家DNA”少先队自主成长蓝图,打通校内外、国内外育人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实践、体验等特色活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四)加强教学常规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三表立法、严格制度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地整合课程和教材内容,加强对课程的领导与监管。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做到课程表规范,课程名称一致。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按课表上课的管理规定,加强常规检查,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活动或请假等情况需提前填写调课单。本学期对音体美课程调课进行网上公示制度。

2.落实巡查、强化意识

采用“思想引领到位、责任分配到位、措施落实到位、业务指导到位、问题跟进到位、总结反馈到位”的管理手段,规范办学行为。

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效果及课程建设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各学科进行全景式评价进行质量监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3.深化一学双推研究模式,校本教研扎实有效

实施的“学习+集备+教研”的一学双推教研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教研组学习有针对性,集备有指向性,教研有深入性的问题。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科学、品德、综实等学科的研讨定时间、定主题、定人员、定内容,教导处从课表的安排上就给予研究以时间的保证,分管干部从机制上就促进了管理的科学性,教师们求实崇真的学术精神保证了学习、集备、教研的实效性,达到了学校教研变革预设的目标。2018年,学校承办了“山东省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构建教学展示研讨会”,骨干教师执教了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师团队通过现场论坛介绍了学校stem课题体系的建构以及“云平台”系统、“榉楼阅读”APP、“读书考级”等信息化手段在常态教学课中的落实,充分展示了师生的素养。

4.聚焦悦动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继续致力于科研兴校,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深化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青岛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stem+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挖掘stem+悦动课堂的内涵——趣中问、玩中探、做中学,不断走向学科深处的课程与教学变革。

在推动“悦动课堂”项目发展的进程中,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入手,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以学校“榉树课程体系”建构实施为依托,组织教师对标课程标准,挖掘“悦动”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形成学校“悦动课堂、适切成长”的教学思想;在探索实施阶段,着重研究教师如何通过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育行为,让课堂形态呈现灵动起来,让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活跃起来,构建了学校“趣中问、玩中探、做中学”的“悦动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思维的活跃、效能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托“全景式评价”方式,架构了“课堂观察两看、核心素养两评、学业水平一测”的“悦动课堂”评价体系;与学科“1+GD”研究相融合,积累了一批“悦动课堂”优秀课例资源。在2018-2019学年度举办的“悦动课堂、适切成长”教学节中,11节“悦动课堂”展示课与现场说课、课堂观察评课都得到了专家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认为课程体系高位架构、课堂教学实施优质,学生自主深度学习,体现了探究、互动、对话、展示的“悦动课堂”新样态,媒体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提升师德师表风范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以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提升为力点,采取“按需、分层”培养方式,通过“团队+个体”培养路径,锻造出一支“德高业精、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立足“爱与责任”,开展“榜样教师”、“最美校园故事”等师德教育活动,提升道德素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专家对话的方式,引领教师在前沿理念引领下高位发展。立足教师核心素养,采取读书、撰文、练字等“五个一”行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建立“名师工作室”、“青年成长共同体”等多元团队,实现团体的纵横交织帮扶,让不同梯队的教师获得成长,以优质教师带动学生最优成长。

(六)家校携手同行  合力共育精彩

家校工作立足“人”的发展,在“家校立体化融合发展”理念引领下,以“榉家同行 聚力成长”为目标,深度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力量,立足“榉家同行”品牌建设,深入探索实现家校社在教育思想、目标、行动上达成高度一致的有效路径,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7+N”家校社合育模式。同时注重实施榜样引领,学校开展过程中和学期末不同层面的“榜样家长”和“榜样家促会”评选,最大限度激活家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激发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

(七)五育并举,提升综合素养

1.扎实落实“十个一”进课堂活动,学校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体系,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满足了学校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助力。

围绕“十个一”行动计划项目,学校开展了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合唱节、创客节、劳动节等校园文化节日,各级部和班级独立的诵读活动、研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体育月竞赛的全面展示,从合唱、书法、演讲、诵读、武术、游泳、击剑、轮滑等项目走进课程建设,到剪纸、演讲、烘焙、合唱、管乐团、舞蹈、戏剧、陶艺、树叶画等社团的蓬勃发展;既有全员参与,又关注到个性化发展;从校内课堂走到了研学场所、学农基地、志愿者站等……“一天一节体育课”、“管乐大师进校园”、“艺术达人秀”等活动的开展,市实验小学将“十个一”项目多层次、立体化的呈现出来。

学校还为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举办了多场绘画展、书法展、创意作品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更多的学生有了展现自己特长的舞台。这些富有特色的“十个一”项目活动,让素质教育扎根落地,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创意智慧,信息保障

学校以“创意?发明?智造”为主题的嘉年华活动,将科学、技术、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创客项目的创意、设计和实施的完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科技PK大赛“小创客”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激发出来的灵感火花,用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创意作品展示出来。展示了创客师生的实力与风采,也让孩子通过放飞想象的翅膀,点亮创新梦想。

学校还组建了3D打印社团、机器人社团、编程设计等多个社团。孩子们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在各项比赛中脱颖而出,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八)依法治校促规范管理,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在集体学习《山东省校园安全条例》和《市南区校园安全“九位一体”闭环优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自主学习;利用校本培训部署了安全活动月方案,开展了安全文件大学习活动。

(九)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服务教育教学。

学校财务管理历来是教职工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校在财务管理上能够坚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做到经费收支、资金管理、教育惠民政策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认真落实学校章程,将学校章程与具体的办学行为和管理制度相结合,使学校章程成为学校一种自觉的战略选择,从而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我们力图通过章程建设,确立学校章程在学校办学中的“基本法”地位,发挥章程的纲领性作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其章程的认真落实,务必自觉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原则,着力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促进改革,增强学校自主权,使学校章程成为一种文化沉淀,彰显学校特色。

章程的制定与落实,能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即师生的权利和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是章程能否得到全校师生认同的关键所在,也是章程的生命力所在。对于学校来说,章程作为学校的“基本法”,有助于学校从传统的人治走向现代法治。

在依照章程办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具体情况,这就需要管理者用智慧和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 并与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式相结合,用好制度,用活制度,把控局面、掌握尺度。我们将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之更加符合学校实情,契合教育发展形势。我们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开创依法治校、按章办学的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