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之眼》读后感 刘雅玮
本书荣获第一届“路傍之石”文学奖,与第五届获奖作品《窗边的小豆豆》并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双璧”。在阅读本书之前,我曾经读过《窗边的小豆豆》,并深深地为书中的小林先生所感动。很有幸在学校的推荐下,和全体教师一起阅读了《兔之眼》这本书,而书中的小谷老师,又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同样执着、善良、对孩子充满爱又永不放弃的小林老师。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的职业让我们接触了人类最真实的本性。因为小学的孩子还不会掩饰,他们带着一个最真实的自我和家庭的影子来到了学校。当然这些最本质的东西也许并不符合集体和学校的规定,所以也难免产生一些师生间的问题和矛盾。往往那些自制力强的听话的孩子成为了老师表扬的对象,而那些个性鲜明的孩子却往往遭到老师的批评。这些孩子其实是最纯真,最本性的,他们不会掩饰又充满个性。面对这种孩子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我想小谷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刚大学毕业的小谷芙美老师班上有个叫铁三的学生,这孩子一直沉默不语,偶尔发怒就会咬人。起初,小谷老师被决不肯敞开心扉的铁三深深打击着。慢慢地,小谷老师学会了尊重和理解铁三的特殊个性,并最终发现隐藏在铁三体内的丰富宝藏……
我认为要让孩子听你的话,首先要让孩子尊重你,只有孩子尊敬的并且信赖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才会铭记于心,才会付诸行动。而尊重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因此,想让孩子尊重你,你必须先尊重孩子,爱孩子。其次,要理解孩子。理解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理智和自律,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斟酌你的言行可能给他们造成的影响。理解他们所作所为的原因,切勿只看表面或者结果,盲目批评教育。
此外,正向的语言导向,往往比反面的批评教育对孩子更为有效。我们可以多对孩子说诸如:“你这样做会更好”而不是“你不要这样做”之类的话。强化反面的刺激,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抵触的心里。
记得《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在回忆小林老师时说过如下一段话:“每当这种时候,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惊讶、感动和庆幸。就拿我来说吧,先生不停地对我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直到现在,这句话是怎样激励着我、支持着我的啊!他对我的鼓舞无法估量。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里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可能就会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读到这里,再想想小谷老师对铁三对智障儿美奈子的那份耐心和鼓励,就让我想到,我们不该吝啬对孩子的每一次鼓励和赞美。也许就是其中的一次,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帮助他们发觉出生命中的宝藏。
小豆豆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小林校长,铁三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小谷老师。希望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也能成为孩子们一段美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