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兔之眼》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1-04-01 阅读次数:986

读了《兔之眼》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初读,了解了《兔之眼》这本书的故事梗概:主要讲的是一个在大学毕业的小谷芙美老师班上,有一个叫铁三的孩子,这个孩子一直沉默不语,偶尔发怒就会咬人。起初,小老师被决不肯敞开心扉的铁三深深打击,慢慢地,小老师学会了尊重和理解铁三的特殊个性,并最终发现了隐藏在铁三体内的丰富宝藏……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小老师的耐心,面对奇怪的铁三,小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用心的、努力地去接近铁三,了解铁三。读了这本书,我们就会立刻感受到铁三是个问题学生,可是这个孩子却可以被小老师“好不容易”琢磨透,并开始对小老师有感情,可见小老师平时是多么和蔼多么用心啊!心得:尊重信任学生,还要理解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产生期望效应

一种昆虫苍蝇成了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事物,因此我很好奇,彻底用心读完后才体会到这种昆虫在这本故事中的重要!它导出了核心故事:它是问题学生的症结所在:起初小老师想的是如何让铁三停止养苍蝇,但铁三极力保护,推倒了老师——苍蝇是小谷和铁三的死结;它也是两人别扭关系的突破口:几次遇阻之后,小老师从足立老师那里得到启发——越是这些孩子身上的宝藏越多,她开始研究苍蝇,并以此和铁三交流。这个怪男孩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就是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小老师的爱和耐心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此后她教铁三画苍蝇,贴苍蝇的标签,让他学会了画画、写字。铁三加紧对苍蝇的研究,对它们的家族了如指掌,还解决了肉食加工厂的苍蝇问题,成了一名苍蝇博士。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我们老师要充分发挥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作用,当然这要建立在我们对学生充分的爱,充分的观察,放下老师的架子与班上的同学真正的心灵接触,才能知己知彼,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这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和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