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先学后教》一书,颇有感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悟出来的。坚信并努力教好每个学生,是教师的理想,是教师一辈子的追求,是教师起码的道德,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天职,是对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勇敢挑战。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又要坚持科学、实事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使用时,明确指出评课标准:第一,评效果;第二,看标志。效果好的标志是学生紧张地学习;第三,作分析。学生学得好要靠教师引导得好。
其次既要抓知识、能力学习,又要抓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于以学习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在于教师用良好的形象和恰当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信任、尊重、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能把温暖送给后进生,让他们优先读书,优先板演,优先更正、讨论……教师满意的目光、微微的点头、真诚的称赞都是投入,板书工整,讲话有力,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必定能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教师在努力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也必定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总之,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既要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首先,学生用好教材,课堂全过程学生都离不开课本,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其次,教师用好教材,教师虽然不教书来,不讲例题了,但是仍要用好教材,用好方法。
第四既要学生紧张地学习,又要教师科学地引导。首先,课前,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好学生学习的方案(准备好锦囊妙计)。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像电视主持人那样,讲好激动人心的过渡话,一步一步地激发、引导学生看书、练习、各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第三,该讲的要讲好。不是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是要一类题一类题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再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墨守陈规,即教无定法。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那么只要达到这个目的,什么方法都是可以的。因此,教学又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虽然教学有法,但我们还必须不断创新,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