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1-09-20 阅读次数:300

课题

石榴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练习课

教材

分析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1.进一步巩固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课前

准备

1. 教师:多媒体课件

2. 学生: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完成后交流,纠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石榴?

口头填空:石榴一天天(    ),一天天(    )。它的外皮先是(        ),逐渐变得(        ),(        ),最后变成(        ),(        )。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是不是都很喜欢吃水果?(喜欢)

这节课我们召开一个水果展销会,你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推销本领,看谁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水果推销员。每位推销员都要向顾客介绍自己喜爱的水果的特点,看谁说得生动,最能吸引顾客。介绍完后要把自己说的写成一篇文章,看谁写得最好。

三、水果展销,开心作文。

(一)分组展销。

1、各小组的同学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水果,边观察边说说它的特点。

提示:(按一定的顺序来叙述)

1)用眼看。按顺序观察水果每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如水果的皮——肉——瓤——核……

2)用鼻闻。许多水果都有它独特的气味。如菠萝、草莓芳香扑鼻,辣椒、洋葱一股辣味。有的表面闻不出的,可以切开来闻。

3)用手摸。在些水果用手触摸,才能发现它的特点。有的表皮十分光滑,有的却很粗糙,甚至长满疙瘩。

4)用口尝。每种水果的滋味各异,酸甜苦辣什么特点都有,亲口尝尝,印象就深,写得就细致。

2、各同学要注意听同学们帮你补充或提出的建议。

(二)全班展销。

1、各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进行推销比赛,推选的同学要有特色及创新的内容。

2、开始展销比赛。教师评议、补充。

(三)水果品尝。

四、回顾旧知,仿写作文。

1、学生朗读《石榴》第四自然段,复习该课的观察方法及写作特点。

2、引导学生可仿写,但不要生搬硬套,要有自己的个性。

五、学生随堂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水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

自我反思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