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发表时间:2011-09-20 阅读次数:282
        利用假期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杨瑞清校长所著的《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感受颇多。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杨瑞清从工作开始就喜欢写教育日记,工作二十多年了,已经写了200多本,但《走在行知路上》却是他写的第一本书,他自己说这本书写的太早,因为他想用一生来写这本书,用一辈子的心血来浇灌她,验证她、完善她。这本书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波澜壮阔的篇章,只是记录了杨校长在平凡的岗位做的平平凡凡的事,但是,我却被其中一个个教育故事深深感染。为他的教育理想、信念与意志所震憾,为他长期的勤奋和对教育的爱与责任所感动,为他长期对教育的思考、探索与实践终有所得而高兴。
      从书中朴实的话语中我也感到杨瑞清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他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却主动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有“升迁”的机会,却几次反复要求回到行知小学。他在艰苦的条件下,搞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求新,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从教20多年,始终以满腔热情献身于陶行知先生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总结了20多年来办好乡村教育的三点经验,即办农村教育要学会联合,教农村孩子要学会赏识,当农村教师要学会自信;他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把一所只有7名教师、150多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办成了一所“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他先后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有人说:没有经过艰辛付出的过程而得到的结果是不会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如果是出身豪门,如果是在一所条件优越的学校里搞出一点成绩,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不会让人太过感动,而杨瑞清校长出身穷苦,工作环境极差,凭着“信念”、“坚持”与“探索”,最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在我从教的道路上,我也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困难,又是我甚至觉得自己很无助,感觉自己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因为,我似乎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同他对比一下,我甚至觉得自己面对的那些困难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困难,我要做的还有许多许多。我想,光分享别人的成功还是不够的,更应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