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把“ 实”落“实” ——读《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有感

发表时间:2011-09-21 阅读次数:248
是什么让一个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焕发出生命蓬勃的奇迹?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我们本家——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
崔其升,一个形象朴实,讲话时经常蹦出一串串家乡口音的土土的校长,却以其开放的观念、敏锐的判断,从学校实际出发,靠着不断重建的勇气毅力和自我校正、决断的能力,用这些原生态的“土办法”,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十年的执着,让我们感动、激动、唏嘘、赞叹不已。
环比之下,他们师资、办硬件条件远比不上我校,教师上课时会出现口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我觉得并不比我们强,课堂有多媒体设备,但没有我们齐全先进的配套,但他们为什么能创造奇迹,由一个即将撤并的学校奇迹地成为全国教学模式推广——杜郎口中学现象。深思之余,仔细地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可用一个字概之——“实”。
学生上课的状态、老师上课的操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课后反思、学校质检组的监督,实实在在地把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给了学生一个自信、自主展示的空间,因为学生都有其发挥的机会,自身的能力、自我的感觉受到了升华,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我们来看几个镜头:
 
一、没有讲台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叫开始上课外,教师就不在前面上课,时与学生混在一起,或站在学生的后面,适时地在关键点提升学生的知识点。
 
二、教室布满了黑板
学生为把自己对老师布置的相关内容展示出来,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一小块黑板展示自我成就的机会,其目的就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把握或自己提升,把相关内容展示给同学分享,在表现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验。
 
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肩宽的一块黑板展示空间(每个班级40块),学生熟能生巧,展示规范,板书美观大方;课后墙上还有小组评价展示,“最佳搭档”、“优秀小组”都有照片展示,直观反馈学习效果;还有周末手抄报在墙上、橱窗展示等。看到这里我也想在新学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进行尝试:
 借鉴的同时还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比如展示黑板的欠缺,小组帮扶流于表面,还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立体式未体现(优生的学习任务安排不当)等等,但是这些问题一样隐藏于教学中,想办法解决是我面对困难的态度,比如培训小组长,明确小组纪律要求、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等,改革路上,只要我认准了方向,就不会走回头路。
 
三、分层次的设计分组
学生按单科或综合素质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6人,分别是1、2、3、4、5、6,第1组最好,其后依次递减。这就为分层和互帮互学提供了基础,展示时基础问题主要的展示对象为5、6小组,归纳由第3或4组完成,拓展和点评让第1或2组实现,这样从要点、本质规律的把握到基础知识的巩固,都得以充分体现。当上课时如果第6组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由第1组的学生来帮扶,2对5,3对4,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这样“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优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因有同龄人的鼓励和支持取得进步。
我对分组教学很感兴趣,因为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也努力尝试分组合作,为的是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学生在资源共享、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小组合作几乎是流于形式。我好好学习了一下杜郎口学校的学生分组很受启发:
(一)先来说说小组分层合作:
1号:学习组长(分配任务——例如某个小组分到了解决疑难字词的任务,小组长可分给每个组员一两个;对学习质量、学习投入度进行把关,评价小组内每个人的学习情况)
2号:质检组长(课堂达标抽测、周末作业检查等)
3号:卫生组长
4号:文明礼仪组长
5号:生活组长
6号:纪律组长(一般会选自控力比较薄弱的)
1、2号程度较好,3、4号中等,5、6号较薄弱,1与3、6号捆绑,2与4、5号捆绑,课堂帮扶完毕就在评价板相应位置做上标记,评价时也是捆绑评价。
    前期预习小组分工时,每个同学对所有目标都有所涉及,体现了对基础的把握;展示时,大家都会的不展示,展示精选的,认为对大家都有帮助的;
展示时最佳效果:
5、6号展示——用最薄弱同学的展示效果来评价最优同学的帮扶效果;
3、4号点评——中等程度。
1、2号总结——优秀的同学还可以在“专家平台”展示难度较大的内容。
开班会时,1号同学集中在一起就是班级“学习部”了,推选一人为学习部长,负责评价六个小组的1号同学。班里的部长就是校学生会相应部门的成员。班级具体事务也还有专人负责,以自由申报方式定下来,如“饮水机”、“灯”、“图书角”等,卫生包干区也是分项申报固定下来的,扫除时效率很高……
 
感谢崔其升的教育理念,他是我再次明确——课堂本质:思维、思考、思路、思想。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不要抢镜头,要让学生得到“训练、锻炼、历练、磨练”。
在学习中思考、在借鉴中务实,做务实的人,干务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