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不要总把孩子看成小草

发表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266
在教学《好习惯》这个单元时,其中一条目标是要求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作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为了能使孩子不仅知道要不懂就问,理解课文,更将这种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通过质疑解疑体会文章含义,达到教学目标。
开始时我对孩子们没有什么信心,总觉得他们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说觉得他们不会通过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领会课文,最终还得靠我一步步的引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使我对他们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课文时,我摒弃了老师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通过读课文,产生疑惑问题,利用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真没想到孩子们的问题非常精彩,比如,有学生问到:“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什么是鸦雀无声?”“戒尺是什么呀?”等等,而学生的回答更是让我刮目相看:“我知道,因为孙中山心里害怕。”“文章中说其他的学生都吓呆了。”“那时问问题是要受罚的,你看老师手里拿着戒尺呢”“戒尺是当时老师惩罚犯错的小朋友的。”……
看着孩子们小老师般的样子,听着他们毫不逊色于我想象中正确答案的回答,我的心里充满着幸福与自豪,同时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新课标倡导让孩子自主学习,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我们老师要充分放手,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正像一句话所说的:老师是大山,孩子永远是小草。